实时 Web 应用的窘境
Web 应用的信息交互过程通常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出一个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和审核完请求后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浏览器将信息呈现出来,这种机制对于信息变化不是特别频繁的应用尚能相安无事,但是对于那些实时要求比较高的应用来说,比如说在线游戏、在线证券、设备监控、新闻在线播报、RSS 订阅推送等等,当客户端浏览器准备呈现这些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在服务器端可能已经过时了。所以保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信息同步是实时 Web 应用的关键要素,对 Web 开发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 WebSocket 规范出来之前,开发人员想实现这些实时的 Web 应用,不得不采用一些折衷的方案,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轮询 (Polling) 和 Comet 技术,而 Comet 技术实际上是轮询技术的改进,又可细分为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长轮询机制,一种称为流技术。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技术:
轮询:
这是最早的一种实现实时 Web 应用的方案。客户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端发出请求,以频繁请求的方式来保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同步。这种同步方案的最大问题是,当客户端以固定频率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的时候,服务器端的数据可能并没有更新,这样会带来很多无谓的网络传输,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实时方案。
长轮询:
长轮询是对定时轮询的改进和提高,目地是为了降低无效的网络传输。当服务器端没有数据更新的时候,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周期直到数据或状态改变或者时间过期,通过这种机制来减少无效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间的交互。当然,如果服务端的数据变更非常频繁的话,这种机制和定时轮询比较起来没有本质上的性能的提高。
流:
流技术方案通常就是在客户端的页面使用一个隐藏的窗口向服务端发出一个长连接的请求。服务器端接到这个请求后作出回应并不断更新连接状态以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连接不过期。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将服务器端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向客户端。这种机制在用户体验上有一点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浏览器设计不同的方案来改进用户体验,同时这种机制在并发比较大的情况下,对服务器端的资源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WebSocket 规范
WebSocket 协议本质上是一个基于 TCP 的协议。为了建立一个 WebSocket 连接,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要向服务器发起一个 HTTP 请求,这个请求和通常的 HTTP 请求不同,包含了一些附加头信息,其中附加头信息”Upgrade: WebSocket”表明这是一个申请协议升级的 HTTP 请求,服务器端解析这些附加的头信息然后产生应答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 WebSocket 连接就建立起来了,双方就可以通过这个连接通道自由的传递信息,并且这个连接会持续存在直到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的某一方主动的关闭连接。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WebSocket 规范,由于这个规范目前还是处于草案阶段,版本的变化比较快,我们选择 draft-hixie-thewebsocketprotocol-76版本来描述 WebSocket 协议。因为这个版本目前在一些主流的浏览器上比如 Chrome,、FireFox、Opera 上都得到比较好的支持,您如果参照的是新一些的版本话,内容可能会略有差别。
一个典型的 WebSocket 发起请求和得到响应的例子看起来如下:
清单 1. WebSocket 握手协议
客户端到服务端: GET /demo HTTP/1.1 Host: example.com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2: 12998 5 Y3 1 .P00 Upgrade: WebSocket Sec-WebSocket-Key1: 4@1 46546xW%0l 1 5 Origin: http://example.com [8-byte security key] 服务端到客户端: HTTP/1.1 101 WebSocket Protocol Handshake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WebSocket-Origin: http://example.com WebSocket-Location: ws://example.com/demo [16-byte hash response]
这些请求和通常的 HTTP 请求很相似,但是其中有些内容是和 WebSocket 协议密切相关的。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请求和应答信息,”Upgrade:WebSocket”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 HTTP 请求,请求的目的就是要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讯协议从 HTTP 协议升级到 WebSocket 协议。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请求的信息里包含有”Sec-WebSocket-Key1”、“Sec-WebSocket-Key2”和”[8-byte securitykey]”这样的头信息。这是客户端浏览器需要向服务器端提供的握手信息,服务器端解析这些头信息,并在握手的过程中依据这些信息生成一个 16 位的安全密钥并返回给客户端,以表明服务器端获取了客户端的请求,同意创建 WebSocket 连接。一旦连接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通过这个通道双向传输数据了。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为了使用 WebSocket 接口构建 Web 应用,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实现了 WebSocket 规范的服务器,服务器端的实现不受平台和开发语言的限制,只需要遵从 WebSocket 规范即可,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的 WebSocket 服务器端实现,比如:
- Kaazing WebSocket Gateway — 一个 Java 实现的 WebSocket Server
- mod_pywebsocket — 一个 Python 实现的 WebSocket Server
- Netty —一个 Java 实现的网络框架其中包括了对 WebSocket 的支持
- node.js —一个 Server 端的 JavaScript 框架提供了对 WebSocket 的支持
下面是一段简单的 JavaScript 代码展示了怎样建立 WebSocket 连接和获取数据:
清单 3. 建立 WebSocket 连接的实例 JavaScript 代码
var wsServer = 'ws://localhost:8888/Demo'; var websocket = new WebSocket(wsServer); websocket.onopen = function (evt) { onOpen(evt) }; websocket.onclose = function (evt) { onClose(evt) }; websocket.onmessage = function (evt) { onMessage(evt) }; websocket.onerror = function (evt) { onError(evt) }; function onOpen(evt) { console.log("Connected to WebSocket server."); } function onClose(evt) { console.log("Disconnected"); } function onMessage(evt) { console.log('Retrieved data from server: ' + evt.data); } function onError(evt) { console.log('Error occured: ' + evt.data); }
浏览器支持
下面是主流浏览器对 HTML5 WebSocket 的支持情况:
浏览器 | 支持情况 |
---|---|
Chrome | Supported in version 4+ |
Firefox | Supported in version 4+ |
Internet Explorer | Supported in version 10+ |
Opera | Supported in version 10+ |
Safari | Supported in version 5+ |
WebSocket 的局限性
WebSocket 的优点已经列举得很多了,但是作为一个正在演变中的 Web 规范,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用 Websocket 构建应用程序的一些风险。首先,WebSocket 规范目前还处于草案阶段,也就是它的规范和 API 还是有变动的可能,另外的一个风险就是微软的 IE 作为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浏览器,和其他的主流浏览器相比,对 HTML5 的支持是比较差的,这是我们在构建企业级的 Web 应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