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bo谈VMware Horizon 6

VMware Horizon6作为一款全新的最终用户计算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体化的应用与虚拟桌面交付服务。它支持通过任意设备访问Windows应用与桌面,实现统一工作空间,优化存储成本,并提供闭环管理和自动化功能。此外,Horizon6还支持混合云部署,便于企业根据需求灵活选择部署方式。

2月份的博客中,和大家到了VMware户计算的Horizon Suite的构成。在两个月后的今天,VMware又公布了Horizon 6,一个全新的品架构和路线,突显VMware在科技域一能力。下面我来看看个Horizon 6到底有哪些需要我关注的地方。


   目前的VMware Horizon Suite主要是由View,Mirage,Workspace,DaaS平台等几个企业产品构成,每个品分解决不同的用户需求和问题,是几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层产品供用户选择和使用。

   而Horizon 6是一个从数据中心到最户计算一体化的集中解决方案,从用交付,数据中心到设备端的管理、化与灵活的混合交付等方面行了新,支持更加简单且具经济效益的交付、保和管理企桌面及用。在个新框架下,IT可以灵活自如的生成和管理Windows桌面与应用,在受托管的安全环境内安全交付应用和内容,同时用户可以在多地点,使用多设备进行内容的访问和使用,形成一个很好的生产——交付——使用的系统循环。对于中国客户来说,这种从底层到应用,从访问到管理,从成本到效率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真正受欢迎的。我个人不喜欢因为需要一个应用就要自己从市场上选择,购买相关硬件,系统和管理软件,然后自己集成,痛苦而折磨。


Horizon 6新功能

  • 通过统一平台交付应用与虚拟桌面 ——VMware Horizon 6实现了通过任意设备在任意地点进行简化管理、终端用户授权、快速交付已发布的Windows应用、基于RDS的桌面与虚拟桌面。这些新功能建立在单一平台之上,是市场领先的VDI解决方案——VMware Horizon View的进一步拓展。其中发布Windows应用的功能实在是实用而高效。很多客户使用虚拟桌面其实90%时间也就是使用几个软件而已。如果让我在虚拟桌面上只看到我需要的程序,和在本地执行一样,那是多么清爽的一种感受!而且公司可以在软件授权费用上得到更多实惠,何乐而不为!

  • 实现便捷访问的统一工作空间—— 借助VMware Horizon 6,终端用户能够在统一工作空间访问所有应用与桌面。这种统一的工作空间支持交付托管在数据中心或本地设备的虚拟应用、Web和SaaS应用、RDS托管应用、以及来自CitrixXenApp等第三方平台的已发布应用,实现单一的登录体验。这对于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应该是很大的提高,在界面上全是应用,用户根本不用关心这个应用实际是运行在AmazonAWS,企业内部RDS服务器还是隔壁老王脚下的Citrix服务器上。

  • VMware VirtualSAN存储优化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交付——VMware Horizon 6针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进行了优化。该解决方案整合了对VMwareVirtual SAN的管理,通过本地存储大幅降低虚拟桌面的存储成本。凭借这一创新,Horizon 6的虚拟桌面成本与物理桌面相差无几。对于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这绝对是福音,我预计在VSAN上的虚拟桌面应该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 闭环式管理与自动化——VMware Horizon 6可提供端到端可见性与数据中心到设备自动化功能。全新VMwarevCenter Operations for View在单一控制台即可实现性能与风险监测、最终用户体验的主动监测以及从数据中心到设备的深度诊断。此外,Horizon6还支持自动化与自助服务,支持IT部门为业务部门的用户利用内置工作流和自动基础架构配置提出桌面与应用需求该闭环式管理及自动化功能与vCloud Automation Center管理控制台融为一体,因此,vCloudSuite的客户更易轻松应用Horizon 6。业务部门主管现在也可以通过控制台监控本部门虚拟桌面系统使用状况,从而更好的计划和控制IT成本,提高本部门的业务水平。员工可以按需自助申请个性化桌面,提升工作效率。

  • 虚拟、物理与员工自有电脑的集中镜像管理——VMware提供统一解决方案,可对虚拟、物理与员工自有电脑进行集中镜像管理。借助最新版VMwareMirage,IT管理员可设计具备所有必要运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单一桌面,根据用户需求将其提供给某一部门或企业内的终端用户。

  • 混合云技术——VMware Horizon 6引入了一种可无缝连接至虚拟桌面和应用的全新客户端,这些桌面和应用可自如运行于企业内部云、服务伙伴云或具有卓越终端用户体验的VMware vCloud Hybrid Service中。得益于这种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混合云部署Horizon 6,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的基础架构和公共云基础架构,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身需求。

   从售的角度来看,Horizon 6为标准版,高版和企版,每个版本内的合都充分考到了不同种的需求,使得各个型的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量体裁衣,不再面众多品无从下手,简单才是美!


   从在市上公布Horizon 6相关信息,到用能真正购买和体验Horizon 6的功能有一段时间耐心等待一代新品的到来!


关于VMware最终用户计算:

VMware最终用户计算(简称EUC)将您的桌面、业务应用和数据转变为集中管理并从您的数据中心或您选择的云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安全地交付到任何位置、任何设备的 IT 服务,从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http://www.vmware.com/cn/products/desktop-virtualization.html


作者介绍

wKioL1MHBGGSuMJeAACu_x9xgv4957.jpg

薛江波(新浪微博:Jumbo薛)

VMware 终端用户计算解决方案开发经理,11年IT经历,丰富的业务流程管理、数字营销以及虚拟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经验。目前致力于终端用户计算产品的解决方案开发以及市场推广工作。



本文转自 桌面虚拟化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vmwareeuc/1396914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为用户介绍“Jumbo Frame”(巨型帧)。首先,我应该明确用户的需求。用户可能是在网络设置或优化中遇到了相关概念,想了解其基本定义、作用、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我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同时避免技术术语过于复杂,让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理解。 首先,什么是Jumbo Frame?根据已有的知识,Jumbo Frame指的是比标准以太网帧更大的数据帧。标准以太网帧通常是1500字节,而Jumbo Frame一般在9000字节左右。但具体大小可能因厂商或设备而异。需要解释这个基本概念。 接下来,为什么需要Jumbo Frame?用户可能想知道它的优点。这里需要提到效率提升,减少开销,因为每个帧的头部和尾部在传输时都需要处理,更大的帧意味着更少的帧数量,从而减少处理开销,提高吞吐量。但需要说明这主要在高带宽环境中(如千兆、万兆网络)效果明显。 然后,必须讨论Jumbo Frame的缺点或挑战。兼容性问题是一个重点,因为不是所有网络设备都支持,如果中间有设备不支持,会导致分片或丢包,影响性能。此外,配置需要端到端的一致,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终端设备等,配置不当可能引发问题。延迟方面,虽然吞吐量提高,但大帧可能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对实时应用可能不利。 适用场景方面,用户可能想知道何时使用Jumbo Frame。需要列出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数据中心内部、存储网络(如iSCSI、NFS)、高性能计算集群等,这些环境通常有高带宽需求,且网络设备统一支持Jumbo Frame。 配置注意事项也是关键部分。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如何正确配置,比如检查设备支持情况,统一MTU设置,测试网络兼容性等。这部分需要实用建议,帮助用户避免常见问题。 最后,总结Jumbo Frame的利弊,帮助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同时,提醒用户在实际应用前进行测试,确保网络环境支持。 需要确保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技术细节,但又要覆盖关键点。结构上分为定义、优点、缺点、场景、配置注意事项和总结几个部分,使用标题和分点列表,便于阅读。同时,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信息,比如Jumbo Frame的具体大小范围,不同厂商的可能差异,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或数据支持。 可能还需要提及MTU(最大传输单元)的概念,因为Jumbo Frame直接关联到MTU的设置。标准MTU是1500,而启用Jumbo Frame后MTU通常设置为9000。但不同设备可能支持不同的值,需要统一设置。 另外,是否需要提到IPv4和IPv6的影响?可能不需要,除非用户特别问及,但可以简单带过,说明Jumbo Frame主要与二层以太网相关,与IP版本关系不大。 验证是否有错误信息,比如Jumbo Frame的确切定义,是否所有设备都使用9000字节,或者是否可能存在其他值(如某些设备支持更大的帧)。需要指出这因厂商而异,但通常9000是常见值。 最后,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问题,比如如何检查设备是否支持,如何在群晖NAS上配置等,但当前问题仅要求介绍Jumbo Frame,因此不需要深入具体配置步骤,除非在注意事项中简要提及。 总结整个思考过程,确保回答全面、准确,结构清晰,适合不同技术背景的用户理解。</think>--- ### **一、基本定义** **Jumbo Frame(巨型帧)** 是以太网中**超过标准帧大小(1500字节)** 的数据包,通常将 **MTU(最大传输单元)** 设置为 **9000字节**(实际数据载荷约 **8984字节**)。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减少传输小帧的数量,提升网络吞吐效率。 --- ### **二、核心优势** | 对比项 | 标准帧(1500字节) | Jumbo Frame(9000字节) | |-----------------|-------------------|-------------------------| | 单帧有效载荷 | ≈1460字节 | ≈8960字节 | | 传输1GB数据所需帧数 | ≈750,000帧 | ≈125,000帧 | | 协议头部开销占比 | ≈2.7% | ≈0.4% | **实际效果**: - **带宽利用率提升**:减少头部/尾部冗余,千兆网络下理论吞吐量可提升 **5-10%**。 - **CPU负载降低**:处理更少的数据帧,服务器CPU占用率下降 **20-30%**(实测场景)。 --- ### **三、关键限制** 1. **兼容性问题** - 老旧交换机、路由器或防火墙可能丢弃 Jumbo Frame,导致网络性能**不升反降**。 - 跨设备传输时需**全网统一支持**(端到端 MTU 一致)。 2. **延迟敏感性** - 大帧需更长时间填充和传输,可能增加 **50-200μs延迟**,不适合高频交易等场景。 3. **配置复杂度** - 需同时调整网卡、交换机、操作系统设置(例如Linux:`ifconfig eth0 mtu 9000`)。 --- ### **四、典型应用场景** | 场景 | 收益点 | 推荐配置 | |---------------------|-------------------------------|------------------------| | 数据中心服务器互连 | 提升虚拟机迁移、存储复制速度 | MTU=9000(全链路启用) | | NAS/iSCSI存储网络 | 加速大文件传输,降低协议开销 | MTU=9000 + TCP优化 | | 高性能计算(HPC) | 减少MPI通信延迟,提升集群效率 | RoCE/RDMA + Jumbo Frame| --- ### **五、配置建议** 1. **验证设备支持性** - 执行 **Ping测试** 检查 MTU 兼容性: ```bash ping -M do -s 8972 目标IP # Linux(8972 = 9000 - 28字节IP/ICMP头) ``` - 若返回 `Frag needed` 则表明路径中存在设备不支持 Jumbo Frame。 2. **群晖NAS设置** - **控制面板 → 网络 → 网络接口 → 编辑 → MTU** 设为9000。 - 需确保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和客户端均启用相同 MTU。 --- ### **六、总结** **Jumbo Frame 的取舍**: - **推荐启用**:封闭的高性能网络(如数据中心、存储专网)。 - **避免使用**:跨公网或异构设备混杂的环境。 实际部署前,建议通过 **iperf3** 或 **网络抓包工具** 验证端到端兼容性和性能提升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