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共享内存缓存区:缓存生产者提交的任务或数据,供消费者使用。(1)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通信桥梁,避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通信,从而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解耦。生产者不需要知道消费者的存在,消费者也不需要生产者的存在。(2)同时允许生产者线程和消费者线程存在执行上的性能差异,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能瓶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BlockingQueue可充当共享内存缓冲区。
图1-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架构图
二.使用BlockingQueue实现
案例: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求整数平方的并行程序。
https://github.com/ConnL/littleproject/blob/master/producerconsumer/Main.java
存在的局限性:BlockingQueue并不是高性能的实现,它完全使用锁和阻塞等待来实现线程的同步。在高并发场合,它的性能并不是特别的优越。
三.高性能的生产者-消费者:无锁的实现
无锁的缓存框架Disruptor
使用无锁的方式实现了一个环形队列(RingBuffer),非常适合于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比如事件和消息的发布。根据官方报告,其性能要比BlockingQueue至少要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有待进一步学习)
http://xsh5324.iteye.com/blog/205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