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是由Philips公司发明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仅使用两根信号线:SerialClock(简称SCL)和SerialData(简称SDA)。I2C是总线结构,1个Master,1个或多个Slave,各Slave设备以7位地址区分,地址后面再跟1位读写位,表示读(=1)或者写(=0),所以我们有时也可看到8位形式的设备地址,此时每个设备有读、写两个地址,高7位地址其实是相同的。
I2C数据格式如下:
无数据:SCL=1,SDA=1;
开始位(Start):当SCL=1时,SDA由1向0跳变;
停止位(Stop):当SCL=1时,SDA由0向1跳变;
数据位:当SCL由0向1跳变时,由发送方控制SDA,此时SDA为有效数据,不可随意改变SDA;
当SCL保持为0时,SDA上的数据可随意改变;
地址位:定义同数据位,但只由Master发给Slave;
应答位(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0;
否应答位(N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1。
无数据:SCL=1,SDA=1;
开始位(Start):当SCL=1时,SDA由1向0跳变;
停止位(Stop):当SCL=1时,SDA由0向1跳变;
数据位:当SCL由0向1跳变时,由发送方控制SDA,此时SDA为有效数据,不可随意改变SDA;
当SCL保持为0时,SDA上的数据可随意改变;
地址位:定义同数据位,但只由Master发给Slave;
应答位(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0;
否应答位(N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1。
当数据为单字节传送时,格式为: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当数据为一串字节传送时,格式为: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当数据为一串字节传送时,格式为: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需要注意的是:
1,SCL一直由Master控制,SDA依照数据传送的方向,读数据时由Slave控制SDA,写数据时由Master控制SDA。当8位数据传送完毕之后,应答位或者否应答位的SDA控制权与数据位传送时相反。
1,SCL一直由Master控制,SDA依照数据传送的方向,读数据时由Slave控制SDA,写数据时由Master控制SDA。当8位数据传送完毕之后,应答位或者否应答位的SDA控制权与数据位传送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