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
工作流程
IPQC
(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
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
1.
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
,
标识及统计;
2.
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
确认。
IPQC
工作流程
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
4M1E
的巡查。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
验证。
详细的说
:过程检验(
IPQC
,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
):
目
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因此,过程检验不
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
)。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
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
4M1E
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
两种作用:
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
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
该继续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
(
1
)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
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
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
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一,
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二,
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三,
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四,
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
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
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
对
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
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
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
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
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
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步步高工作期间,
他们对
IPQC
的首件检查非常重视,毕竟国
内从事
AV
家电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
员工的操作控制。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
做
到预防与控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