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程
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不断得到发展。但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县中小学的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实验教师配备不足,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仪器配备数量不足,实验用房、硬件设备、实验仪器陈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深化教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买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加强领导,要将实验室建设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明确目标,充实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工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特制定我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操作规范。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进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1.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简称“标准”)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简称“规范”)的要求建设实验室,在注重??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进步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充分挖掘、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现有实验室要进行挖潜改造,努力达到标准与规范的要求,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2.各学校要按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装备规划,加强对教学仪器配备和实验室建设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争取在今年前,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实验室建设达到规范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标准的较高要求的配备水平,实验室建设达到“规划建议”的装备要求。3.实验室建设:中小学实验室及其配套附属用房一般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专用实验室以及仪器室、药品室(包括大宗药品贮藏室和危险化学药品贮藏室)、标本室(含蜡液标本、剥制标本和昆虫标本室)、模型室、挂图室、准备室、维修室和实验教师办公室等。这些用房有条件的学校原则上都应分别单独设置。实验室及其配套附属用房要就近安排,不宜跨层设置,各室不设门槛,通道地面不允许有突出物,实验教师取用及借还仪器药品可使用实验室专用的仪器小推车,以减少不安全因素和减轻实验教师劳动强度。各实验室应配齐灭火器、沙箱等安全装置。新建实验室及配套设施,要设计好规划方案,由县教育体育局分管领导和电教站审阅批准后实施。建设过程中,应主动请有关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以保证建设规范。凡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室,在设计教师演示台时应将计算机网络接口、大屏幕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等有关线路考虑在内,在条件成熟时实施配备。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内部设施一般要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 A、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的场所,室内水、电、桌、台、照明、通风、采光、防毒、排污系统等各项建筑设施及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新建实验室要设网络接口,安装信息传送控制系统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各种信息媒体传播使用,室内后侧或周围设置陈列柜(架)。(1)物理实验室应供水到室,供电到桌。教师演示台有总控制电路,原则上要设置三相四线的3 8 0V电源插座,并配有分组独立的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学生实验桌固定且外观整洁美观。室内电源线和电源插座安装科学规范,不走明线,电源插座固定安全可靠。光学实验室应设遮光窗帘,并设有局部照明装置。(2)化学实验室应供水到桌,桌面采用鹅颈管三嘴水龙头,桌体外观整洁美观,桌面以下水管不外露。每校至少有一个化学实验室,要求电源安装到桌,安装要求与物理实验室相同。化学实验室应设有通风换气装置。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排风扇的中心距地面宜小于3 0 0mm,室内通风口一面应设防护罩,室外一面应有挡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