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前面章节提到rabbitMQ的监听器的适配模式的时候,就想找一篇关于适配器通俗易懂的文章给读者分析的。
适配器模式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身边很多东西都是适用于适配器模式的,笔记本的电源(也叫电源适配器),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笔记本电脑所需要的12V(电流先忽略),笔记本电脑的各种接口,VGA转Hdml,USB-TypeA 转 USB-TypeC,亦或者你在香港买了个手机,充电器是你生活中没见过的三孔插座通过一个转换头转换为国内常用的插头,很多例子都能很形象的解释这个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适配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允许通常因为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UML角色
Source:需要被适配的类、接口、对象,即Datas。
Destination:需要得到的类,Source通过适配得到的类对象,也就是我们期待得到的借口。
Adapter:适配器类,协调Source和Destination,使两者能够协同工作。
适用场景
1,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但现有的类却不兼容。
2,需要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一些彼此关系不大的类,并易于扩展,以便于面对将来会出现的类。
3,需要一个统一的输出接口,但是输入类型却不可预知。
Demo
简单的抽象一个场景:手机充电需要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为手机锂电池需要的5V直流电,我们的demo就是写一个电源适配器,将 AC220v ——> DC5V,其实适配器模式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我们就以这三种模式来实现上述步骤。
类适配器模式
就上面提到的功能,简单的使用类适配器模式,Source类如下:
package com.demo.adapter.classadapter;
/**
* Cre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