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军万马奔Saas的市场局面中,各路诸侯都在利用各种营销推广手段,提升自己在Saas领域的知名度和品牌,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似乎形成了一个默契,各唱各的调,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就在这时,一贯低调、沉默的八百客“管理软件终结者”的一声巨吼,似乎打破了这种默契和平静,吹皱Saas市场的一潭湖水。
八百客“二人转” SAAS高潮迭起
2004年6月,曾在甲骨文公司做软件开发的李智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那时候,美国独立SAAS(在线软件)厂商Salesforce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李智在当时就很清楚,虽然中国市场并不一定马上就能接受SAAS,但在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五六年后一定会在中国如期上“演”。
抱着这样的判断,李智撑起了一面SAAS大旗——八百客:“做中国的Salesforce”。Salesforce在2006年的成功上市,更让李智看到了希望。于是,跟Salesforce非常相像、但价格却低得多的SAAS产品开始出现在中国。
跟国内管理软件巨头王文京、徐少春等人背景不同,李智早年服务于美国甲骨文公司,后来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当年同样是从美国硅谷回来创业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很多人说,百度的成功得益于Google,而立志于做中国的Salesforce的八百客,是否能上演百度当年成功的故事?
就这样,李智带领着八百客默默无闻地坚持着,直到高少义的加盟。高少义曾任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是王文京的左膀右臂,在中国软件业内颇有名气。高少义目前成为八百客公司的总经理、首席应用专家。他一来就首先带着团队做了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并开始找投资。高少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SAAS厂商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规模,所以资金需要很大。
就在李智和高少义强强联手之后,强大的精英管理团队以及良好的发展潜力使得国外风险投资Sierra Ventures联合常春藤资本向八百客投资了1700万美元,这也是国内SaaS企业第一次得到外部的风险投资。
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国内与国外的水平相差六到七年时间。按照高少义的计算,从2004年开始算,到2010年或者2011年,中国将会有成功的企业诞生。风投也看到了这种趋势,上亿元投资砸到了八百客的头上。于是,八百客就在巨额投资的推动下,掀起了saas领域的新一番高潮。
卡位SAAS市场,“管理软件终结者”脱颖而出
在低调完善产品、积累客户经验四年之后,在融得巨资之后,在吸引了前用友高级副总裁高少义加盟八百客之后,国内第一家Saas服务商八百客“管理软件终结者”这声巨吼,似乎来的正是时候,也似乎早有准备。
尽管在管理软件业内,对Saas模式未来成为趋势这一判断深信不疑,哪怕这一市场还需要时间去培育。但“管理软件终结者”这样鲜明的市场卡位,似乎无论是用友的伟库网、金蝶的友商网,还是神州数码的神玛在线,都很难说得出口。毕竟对这些传统管理厂商来说,套装软件目前还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Saas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可以,但如果冲击到已有客户,估计谁都会肝疼。
八百客的“管理软件终结者”的卡位,实际上是美国Saas服务商Salesforce的定位的“中国版”,而Salesforce则在2004年在美国成功上市,已经成为美国Saas服务行业的一个领头羊。
不过,“管理软件终结者”确实让八百客从众多的Saas服务商中能脱颖而出,这也许意味着互联网应用和传统软件在中国的新一次对决,而这次对决的领域,恰恰是软件业中不多的具有产业规模的管理软件。
Saas模式PK套装软件,胜算在握
在过去10多年中,传统套装软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价值在于为企业极大的节省了运营管理成本;而使用云计算技术的SaaS软件的价值,则在于俱备为企业赚钱的功能,能为危机后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八百客在线CRM---800APP,以个性化的服务有效地分析了客户信息、沟通信息、业务机会分析、交易记录、售后情况等多种单据,可实现销售经理及销售人员从分配定义、客户分配、工作计划与需求计划、工作评价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管理。同时提供强大的搜索查询和权限控制功能,方便随时查看,获取最新商机。
而且在普及使用方面SASS模式也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象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这是网络应用最具效益的营运模式。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 SaaS模式能避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阻力——高额前期投入;而且,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 SaaS服务的易用性和灵活性才是其关注重点,而网络环境和IT技术的逐渐完善,保障了在线个性定制、使用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