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E课程工作量Evaluation与Scoring

为了解决小组成员评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互评分的评价体系。每位成员将根据工作效率、沟通能力、靠谱度及工作质量四个方面对其他成员进行1-5分的打分,最终通过平均分来决定每位成员的成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也算是课程作业的一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假如小组有一个总分S,如何根据小组中每个人的工作量来进行评定和打分?这件事无论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实际操作都应该算是比较麻烦的了。

#但是这让我想起我HIT在大三的软件开发实践II上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只是成绩都是由组长决定的。当时身为组长的每每都给自己打很高的分数,当然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几乎做了小组所有工作的90%以上(我们小组是有四个人的)。但是我相信在MSRA的ASE课程中不会出现打酱油和求带的状况出现的。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神马扣小组(5人众)在13F的kitchen外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meeting,经过不长时间的讨论形成了以下的想法:

#1 每个人的成绩基于相互评分制,每个人将从其他的4个人得到1-5分内的一个评分,并取平均。最后按每个人的分值进行总分的分配。

#2 每个人在打分时要基于以下四点进行综合打分:工作效率,沟通能力,靠谱度,工作质量。值得一提的是靠谱度,指的是自身对工作能力的预估和最终的实际完成情况的评价。每个小点的打分也是1-5分,最终取平均映射到1-5的区间。

#这样的评分方式是考虑到在项目中有可能存在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侧重点不同,则不同人之间的工作就很难做以比较,如沟通人员与coding人员与test人员之间的评价,不好用一个准则去覆盖。

#当然目前也还有一些不是很清晰的地方,比如:

#1 打分的小项也许在后续还会增加其他内容。

#2 每个小项对于不同角色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权重。但是这要看最终是否真的有很大的角色划分。

#3 是否要将总分映射到1-5分的区间还是保持1-20的区间也有待商榷。

#但大体的思路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最终讨论的结果获得了每个人的同意,大家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下午的工作。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

PS.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使用engkoo输入法输入的,今天第一次使用,感觉速度和准确率都非常高,赞一个。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mart-code/archive/2012/08/21/2648981.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