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自http://www.chromium.org/blink
关于blink
尽管上面一众经常被统称为 WebKit,实际上各自都使用了自己的 WebKit 分支或者编译时选项,使得最终的渲染结果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不过大体上 WebKit 社区内部还是比较和谐的,各个成员之间也为维持兼容性作出了努力,直到 2010 年随着 OS X Lion 一起面世的 WebKit2。由于 WebKit2 在 WebCore 层面上实现的进程隔离在一定程度上与 Google Chrome/Chromium 自己的沙箱设计存在冲突,故 Google Chrome/Chromium 一直停留在 WebKit,使用 Backport 的方式实现和主线 WebKit2 的兼容。显而易见这增加了 WebKit 和 Chromium 的复杂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Chromium 的架构移植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Google 决定从 WebKit fork 出自己的 Blink Web 引擎:
现阶段以精简内部结构为主,将删除大约 7000 个文件和 450 万行 WebKit2 兼容代码。
未来将着重改善 DOM 架构,将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DOM。
提升安全性,实现进程外 iframes 。
对于今年初宣布放弃自有渲染引擎跟随 Chromium 的 Opera 来说,其开发者也立刻发布博客公告 Opera 亦将切换至 Blink 引擎。 [1]
Blink 的架构变化
当chrome项目开始时,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少的改动Webkit,易于同webkit的代码合并。
对于blink我们兴奋于创建一个更大的架构灵活性的代码,而无需担心其他webkit的用户。
我们计划增加一个 “out-of-process iframes”, 这将使chromium能够分离页面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到一个分离的沙箱进程。
实现这一点需要大量改动webkit关于iframe的处理。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将修复网络代码,让它更小更快。目前webkit中的网络代码受限于老的mac webkit API,而且不能改变。
chromium已经在其周边工作了很多年,但是这些周边的工作易碎而且bug很多。
在Blink中,我们将使用新的网络代码,而无需强制和其他webkit用户统一。
最后,我们甚至希望将整个DOM树用javascipt来实现。这将使javascript访问更加迅速。但是这需要大量重写Webkit DOM部分的实现。这也是Webkit同时支持两个javascript引擎更近困难。
我们考虑的其他的一些改变
- 让WebCore支持多进程历史(当前,它假定同一个进程同步历史)
- 删除Widget 树(Mac Webkit1的一个约束)
- 分离WebCore到不同模块
- 将直接使用沙箱平台的API,替代目前WebCore/Platform
- Establish a simpler, stricter tree-gardening system that does not require 2 full time engineers per day (这句看不懂,谁能帮我翻译下?谢谢了)
- 尝试将DOM 移动到JS的堆上
- 增加多核复用(如 html 解析,style 引擎和javascript解析)
- 移除DOM中模糊不清的部分和因为向后兼容而引起的模糊不清部分,或者移除不必要的兼容性
- 使用现代的、更快的tcmalloc(google编写的多线程内存分配软件,替代malloc)来贯穿 Mac chrome
- 尝试并行布局
- 通过移除ScriptValue/ScriptState抽象来避免内存泄漏
- 使用WebIDL来替代WebKitIDL,并移除Javascript绑定代码
- 通过DOM3 Events/[DOM]UI Events提上WebCore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