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模型之曲线拐点模型

本文围绕性能测试曲线模型展开,该曲线随测试时间变化,与服务器资源、用户数等性能指标相关。一般分为轻压力区、重压力区和 Buckle Zone 三个区域,涉及资源利用率、吞吐量和响应时间三条曲线。分析了不同区域各指标变化,还提及不同系统负载下的情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

  在了解了一些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之后,就需要研究一下性能测试曲线模型,从而加深理解。

 

  正文:

  先上图,一切都围绕这张图进行学习:

  性能测试曲线模型是一条随着测试时间不断变化的曲线,与服务器资源,用户数或其他的性能指标密切相关的曲线。

  一般的性能测试曲线图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light load(轻压力区),heavy load(重压力区)和 Buckle Zone。

  图中的三条曲线,分别代表:Utilization(资源利用率,指软硬件资源),Throughput(吞吐量,即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

  图中坐标轴的横轴从左到右表示并发用户数(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的不断增长。

  分析:

  资源利用率在第一区域稳定增长,在第二区域小幅增长,在第三区域呈直线,表示饱和。

  响应时间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在前两个区域基本平稳,小幅递增,在第三个区域急速递增,产生拐点。

  同时,吞吐量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请求增加,在第一区域基本稳定上升,在第二区域处理达到顶点,随后开始下降。

  当系统的负载等于最佳并发用户数时,整体效率最高,也没有资源被浪费,用户也不需要等待;当系统负载处于最佳并发用户数和最大用户并发数之间时,系统可以继续工作但用户的等待时间延长;当系统负载大于最大并发用户数时,用户满意度基本为零,甚至放弃访问。

posted on 2019-05-21 19:37 zlnevsto 阅读( ...) 评论( ...) 编辑 收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lnevsto/p/1090188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