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图(boxplot)

盒图是由统计学家约翰·图基发明的一种图形展示方法,用于显示数据离散度分布。盒图由五个关键数值组成,并能有效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判断数据离散程度及偏向。本文详细介绍了盒图的构成元素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最近在摆弄数据离散度的时候遇到一种图形,叫做盒图(boxplot)。它对于显示数据的离散的分布情况效果不错。

clip_image001

盒图是在1977年由美国的统计学家约翰·图基(John Tukey)发明的。它由五个数值点组成:最小值(min),下四分位数(Q1),中位数(median),上四分位数(Q3),最大值(max)。也可以往盒图里面加入平均值(mean)。如上图。下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组成一个“带有隔间的盒子”。上四分位数到最大值之间建立一条延伸线,这个延伸线成为“胡须(whisker)”。

由于现实数据中总是存在各式各样地“脏数据”,也成为“离群点”,于是为了不因这些少数的离群数据导致整体特征的偏移,将这些离群点单独汇出,而盒图中的胡须的两级修改成最小观测值与最大观测值。这里有个经验,就是最大(最小)观测值设置为与四分位数值间距离为1.5个IQR(中间四分位数极差)。即

image

· IQR = Q3-Q1,即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间的差,也就是盒子的长度。

· 最小观测值为min = Q1 - 1.5*IQR,如果存在离群点小于最小观测值,则胡须下限为最小观测值,离群点单独以点汇出。如果没有比最小观测值小的数,则胡须下限为最小值。

· 最大观测值为max = Q3 + 1.5*IQR,如果存在离群点大于最大观测值,则胡须上限为最大观测值,离群点单独以点汇出。如果没有比最大观测值大的数,则胡须上限为最大值。

通过盒图,在分析数据的时候,盒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识别数据的特征:

  1. 直观地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查看离群点)。
  1. 判断数据集的数据离散程度和偏向(观察盒子的长度,上下隔间的形状,以及胡须的长度)。
R语言举例

> x = c(29.6, 28.2, 19.6, 13.7, 13.0, 7.8, 3.4, 2.0, 1.9, 1.0, 0.7, 0.4, 0.4, 0.3, 0.3, 0.3, 0.3, 0.3, 0.2, 0.2, 0.2, 0.1, 0.1, 0.1, 0.1, 0.1)
> boxplot(x)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ispathfinder/p/5770077.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