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签到本,大学课堂点名技术日新月异:电脑摇号扫码上课

原标题:大学课堂点名技术日新月异:电脑摇号扫码上课

雷达点名、拍照签到、电脑摇号、扫码上课……点名手段随技术进步而不断翻新。但在某些和同学们眼中,师生关系正在慢慢变成“兵”与“贼”,课堂上不断上演着“拴”与“逃”。

21b4809e926a82b340fd7e00433d2ef6.png

(漫画:福建师范大学 刘松岳)

课堂签到技术的更新迭代

“我们以前利用微信点名,添加老师提供的微信号,然后在后台输入验证码。”来自陕西某高校的张璐介绍。来上课的学生都会得到一个验证码,超过3分钟没有输入成功就会验证失败。“老师有一个后台系统,我们输入的验证码会在他那变成表格。”但这种点名方式在试行一学期后,因“不能很好地保证出课 率”而取消。

每周一下午的信息管理概论课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5级信息管理班的同学都会拿出手机自拍。这是任课教师陈秋强在本学期创新出的点名方式。

“在课间或者第二节课开始后的1分钟内,大家自拍并发到我的公众号上,不仅节省了时间,更能防止同学有替点、代课的情况。”刚刚到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管理学院任教的陈秋强,有着几年企业工作经验,并熟悉新媒体,现在负责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的《信息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他希望用自己熟悉的新媒 体方式来辅助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陈秋强认为,“虽然课程教学的好坏,与点名或者出勤率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这种签到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课堂控 制,避免了同学随意逃课的状况。”

在公众号运营的两个月里,同学不愿意出镜、找人替点名、不按时发送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几个同学一直没有拍照上来,我也就只能来自己观察他们的出勤情况了。”在第一个月里,陈老师注意到,有个同学发送的图片都会戴着口罩,再加上个帽子,很难辨认是不是本人。这种情况下,陈老师通过教务系 统找到这名同学的照片,并在下次上课时,重点注意并采用上课提问的方式来确认。

拴住人拴不住心并无实际效果

在随机发放的100份问卷中,“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同学占67.3%。“其实我们的课没有选修和必修的区别,只是叫法上的不同。”赵茜解释,因为学院开设的课程有限,学生没有可供选择的空间。为了修满学分,只能把开的课全选上,所以大家的课表几乎都是一样的。“就5门选修课,而你需要的学分恰好这么多。那你选不选?这学期不选下学期还是要选,那当然要提早了。”赵茜说。

“栓”与“逃”究竟是谁与谁的博弈

在随机调查的来自37所高校的不同学生中,全部学生均表示“有自己喜欢且特别愿意去上的课”。

让已经从南开大学毕业两年的李莉难忘的,是本科时的专业课《新闻学概论》,那也是她经历过的出勤率最高的课。“从不点名,没教材,没讲义, 没PPT,考试没有范围,也没有客观题。”她回忆,老师会推荐一些书目,然后会讲很多东西,也很有启发性,“不敢翘课,也不舍得翘课”。

对于福建师范大学谢海云来讲,植物生物学课外实习是她最不愿错过的课程。她直言,大学以来的课程基本上都很无聊,老师使用多媒体,讲课方式大同小异,但专业实习课很不同。

“集体外出学习,还能接近自然,我觉得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门课上,任课教师会带他们去师大老校区、鼓山、森林公园等地点实地学习,一路上,碰到植物,教师就会从学名、特性、外观等方面向他们介绍,“感觉比课本生动多了,非常有趣”。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主任陈鹏认为,学生逃课的现象很普遍,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所选课程兴趣不高,忙于社团的活动等,都成为漠视课堂的原因。他觉得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更主要的还是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

同时他表示,点名只是一个表象。深层原因是学校忽视人才培养的导向、社会重视学历而轻能力等导向问题。“学校以学术研究为评价体系,导致教 师以研究为主,不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而对于社会,以文凭来评价人才,而不是以能力来评价人才,让很多学生有了‘混’一张文凭的想法”。

图文来源于:新浪教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责任编辑:

背景描述 2016 年全球生态足迹 您所在国家消耗的资源是否超过一年产生的资源? 数据说明 上下文 生态足迹衡量的是特定人口生产其消耗的自然资源(包括植物性食品和纤维产品、牲畜和鱼产品、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和吸收其废物(尤其是碳排放)所需的生态资产。该足迹跟踪了六类生产性表面积的使用情况:农田、牧场、渔场、建成区(或城市)土地、森林面积和土地上的碳需求。 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代表其生态资产的生产力,包括农田、牧场、林地、渔场和建筑用地。这些区域,尤其是如果不采伐,也可以吸收我们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尤其是我们的碳排放。 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都以全球公顷表示,即具有全球可比性的标准化公顷数与世界平均生产力。 如果一个种群的生态足迹超过该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则该区域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它对其陆地和海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水果和蔬菜、肉类、鱼类、木材、服装用棉花和二氧化碳吸收——超过了该地区生态系统可以更新的需求。生态赤字地区通过进口、变现自己的生态资产(如过度捕捞)和/或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来满足需求。如果一个地区的生物承载力超过其生态足迹,它就拥有生态保护区。 确认 生态足迹测量是由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 Mathis Wackernagel 和 William Rees 构思的。生态足迹数据由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提供。 灵感 您的国家是否存在生态赤字,消耗的资源超过了每年的产量?哪些国家的生态赤字或保护区最大?他们的消费量是比普通国家少还是多?2017 年地球超载日,即日历上人类使用一年自然资源的日子,何时发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