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OI2010]打扫房间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网络流算法解决清扫路径规划问题的方法。针对特定布局的房间,算法需找出一系列闭合环线清扫路径,确保每个需清扫的房间仅进出一次,且不重复使用同一门口进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描述

学校新建了一批宿舍,值日生小A要把所有的空房间都打扫一遍。这些宿舍的布局很奇怪,整个建筑物里所有的房间组成一个N * M的矩阵,每个房间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一个门通向隔壁房间。另外有些房间是堆放杂物的,无需打扫。小A想设计若干条打扫路线,使得恰好进出每个需打扫的房间各一次,而且进出每个房间不能通过同一个门。要求每条路线都是一个闭合的环线,并且每条路线经过的房间数大于2。

如下面两图所示均为满足要求的打扫方案(灰色格子为放杂物的房间):

img

小A发现对于某些房间布局是不存在这样的满足要求的方案的。他请你写一个程序计算一下,对于一种给定的房间布局,满足要求的方案是否存在。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的第一行是一个整数T (1 ≤ T ≤ 10),表示该文件中一共有T组数据。接下来依次是T组数据的信息。每组数据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和M,接下来的N行,每行包含M个字符,表示一个房间布局。字符'.'表示该房间需要打扫,'#'表示该房间是堆放杂物的,无需打扫。

输出格式:

共输出T行,对每组数据输出一行,为"YES"或"NO",表示打扫方案存在与否。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3 10 12 4
76 60 87
78 84 84 84 81 82 72 51 77 57
85 84 62 87 88 64 81 90 80 66 88 85
65 83 63 79
2
4 5 1
4 4 2

输出样例#1:

85.64
78.00

说明

对50%的数据,3 ≤ N,M ≤ 12

对100%的数据,3 ≤ N,M ≤ 30

Solution

唔,乍看上去比较像是一个搜索题。。然后可以发现的是网络流黑白染色维护这个题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如果我们能从一个门出去,那么我们反过来走一定可以从同一个门进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这么实现,把每个黑格子与源点连流量为2的边,每个白格子与汇点连流量为2的边,黑格子和白格子之间用流量为1表示转移。这样就可以轻松实现这道题。

Code

#pragma comment(linker, "/STACK:1024000000,1024000000")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queue>
#define re register
#define inf 400000000
#define MAXN 10001
#define MAXM 100001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s,q,dis[2000011],t,l,cur[200051],m,tot,sum;
struct po
{
    int nxt,to,w;
}edge[MAXM];
int head[MAXN],dep[MAXN],num=-1;
char a[101][101];
int id[101][101],nm;
int dx[5]={0,1,0,-1,0};
int dy[5]={0,0,1,0,-1};
inline int read()
{
    int x=0,c=1;
    char ch=' ';
    while((ch>'9'||ch<'0')&&ch!='-')ch=getchar();
    while(ch=='-')c*=-1,ch=getchar();
    while(ch<='9'&&ch>='0')x=x*10+ch-'0',ch=getchar();
    return x*c;
}
inline void add_edge(int from,int to,int w)
{
    edge[++num].nxt=head[from];
    edge[num].to=to;
    edge[num].w=w;
    head[from]=num;
}
inline void add(int from,int to,int w)
{
    add_edge(from,to,w);
    add_edge(to,from,0);
}
inline bool bfs()
{
    memset(dep,0,sizeof(dep));
    queue<int> q;
    while(!q.empty())
    q.pop();
    q.push(s);
    dep[s]=1;
    while(!q.empty())
    {
        int u=q.front();
        q.pop();
        for(re int i=head[u];i!=-1;i=edge[i].nxt)
        {
            int v=edge[i].to;
            if(dep[v]==0&&edge[i].w>0)
            {
                dep[v]=dep[u]+1;
                if(v==t)
                return 1;
                q.push(v);
            }
        }
    }
    return 0;
}
inline int dfs(int u,int dis)
{
    if(u==t)
    return dis;
    int diss=0;
    for(re int& i=cur[u];i!=-1;i=edge[i].nxt)
    {
        int v=edge[i].to;
        if(edge[i].w!=0&&dep[v]==dep[u]+1)
        {
            int check=dfs(v,min(dis,edge[i].w));
            if(check>0)
            {
                dis-=check;
                diss+=check;
                edge[i].w-=check;
                edge[i^1].w+=check;
                if(dis==0) break;
            }
        }
    }
    return diss;
}
inline int dinic()
{
    int ans=0;
    while(bfs())
    {
        for(re int i=0;i<=t;i++)
        cur[i]=head[i];
        while(int d=dfs(s,inf))
        ans+=d;
    }
    return ans;
}
inline void prepare()
{
    memset(head,-1,sizeof(head));
    num=-1;nm=0;
    sum=0;tot=0;
}
int main() 
{
    //freopen("date.in","r",stdin);
    int T=read();
    while(T--){
        prepare();
        n=read();m=read();
        for(re int i=1;i<=n;i++)
            for(re int j=1;j<=m;j++){
                cin>>a[i][j];
                id[i][j]=++nm;
                if(a[i][j]!='#') tot++;
            }
        s=0;t=n*m+1;
        if(tot%2==1){cout<<"NO"<<endl;continue;}
        for(re int i=1;i<=n;i++)
            for(re int j=1;j<=m;j++){
                if(i+j&1==1){
                    if(a[i][j]!='#'){
                        add(s,id[i][j],2);sum+=2;
                        for(re int k=1;k<=4;k++){
                            int lx=i+dx[k],ly=j+dy[k];
                            if(lx>=1&&lx<=n&&ly>=1&&ly<=m&&a[lx][ly]!='#')
                                add(id[i][j],id[lx][ly],1);
                        }
                    } 
                }else add(id[i][j],t,2);
            }
        int d=dinic();
        if(d==sum) cout<<"YES"<<endl;
        else cout<<"NO"<<endl;
    }
    return 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victorique/p/8955036.html

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微型车间生产线的设计与生产数据采集试验研究”的毕业设计复现代码,涵盖从论文结构生成、机械结构设计、PLC控制系统设计、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有限元分析、进度管理、文献管理和论文排版系统的完整实现。通过Python代码和API调用,详细展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和相互协作。例如,利用SolidWorks API设计机械结构,通过PLC控制系统模拟生产流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异常检测,以及利用进度管理系统规划项目时间表。 适合人群: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或计算机编程基础的学生或研究人员,尤其是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工作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学生或研究人员快速搭建和理解微型车间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②提供完整的代码框架,便于修改和扩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③作为教学或科研项目的参考资料,用于学习和研究智能制造技术。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包含详细的代码实现,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机械设计、电气控制、数据分析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建议读者结合实际操作,逐步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尝试调整参数以观察不同设置下的系统表现。同时,可以参考提供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技术背景。
本次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网站,按照用户的角色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后台设置管理员角色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设计如下: 1、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是为该系统的管理员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的系统,具体包括的功能模块如下: (1)管理员信息管理 (2)教师信息管理 (3)学生信息管理 (4)健康信息统计(图形化进行健康,亚健康等学生的信息数量统计) 2、教师角色的功能模块设计 教师角色所需要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了如下的一些内容: (1)个人资料修改 (2)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录入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等生理指标以及运动能力、身体成分、骨密度等健康指标,并且设置健康,亚健康状态 (3)学生健康建议:根据体质信息,进行学生健康的建议 (4)健康预警:对健康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健康预警 (5)饮食和锻炼情况管理,查看 3、学生角色 学生角色可以通过该信息网站看到个人的基本信息,能够看到教师给与学生的健康建议等,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个人资料修改 (2)我的健康建议查看 (3)我的健康预警 (4)饮食和锻炼情况管理,记录平时的饮食和锻炼情况 完整前后端源码,部署后可正常运行! 环境说明 开发语言:Java后端 框架:ssm,mybatis JDK版本:JDK1.8+ 数据库:mysql 5.7+ 数据库工具:Navicat11+ 开发软件:eclipse/idea Maven包:Maven3.3+ 部署容器:tomcat7.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