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软件缺陷管理

本文围绕软件缺陷管理展开,介绍了其目的是确保缺陷有效解决。阐述了软件缺陷的定义、严重程度、优先级、类别和状态。缺陷类别包括界面、功能、性能等,状态有提交、打开等,还说明了缺陷生命周期的流转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1软件缺陷管理的目的

  确保每个被发现的缺陷都能够被有效的解决(注意,这里的解决不一定被修复,也可以是其它的处理方式,如在下一个版本修正或者不修复,但每个Bug 的修复方式必须能在开发组织中达到一致)

2.2软件缺陷的定义

  一、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标明的功能

  二、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的不能出现的功能

  三、软件功能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的范围

  四、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指明应该达到的目的

  五、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和使用,运行速度慢,或最终用户认为不好

2.3软件缺陷严重程度(severity)

描述因缺陷引起的故障对软件产品影响的程度。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2.4软件缺陷优先级

描述缺陷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

2.5软件缺陷类别

  1.界面(UI):界面错误,如界面显示不符合需求,提示信息不合规范等;

  2.功能(Function):系统功能无效、不响应、不符合需求;

  3.性能(Rerformance):系统响应过慢,无法承受预期负荷等;

  4.安全性(Security):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

  5.数据(Data):数据导入或设置不正确的;

  6.其他(Other):不在上述类别范围的其它错误。

2.6软件缺陷状态

  状态用于跟踪缺陷处理过程及当前所处阶段,常用状态有以下情况:

  1.提交(Submitted):已提交缺陷

  2.打开(Open):确认待处理缺陷

  3.已拒绝(Rejected):被拒绝处理的缺陷

  4.已解决(Resolved):已修复的缺陷

  5.已关闭(Closed):确认解决的缺陷

  6.重新打开(Reopen):修复验证不通过,被重新打开的缺陷

一般的,测试人员识别缺陷,其初始状态是“新建”;项目经理或技术领导分析缺陷,分配给合适的开发人员来解决,状态流转为“待解决”;指定的工程师解决缺陷,将其状态跟踪到“已解决”;测试人员回归该缺陷,如果通过,则关闭缺陷,如果不通过,则重新打开该缺陷。

缺陷生命周期如下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uiguizhe/p/10884029.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