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请闭嘴:投资人最爱讲的六句“废话”】
- 保持专注是成功的第一步
- 团队凝聚力是第一生产力
- 创业者什么最重要?执行力!
- 创业成功源于对自己项目的爱
- 面对腾讯你又怎么办?
- 商业模式怎样
——市场变化万千,唯一的真理是,涉及到钱,从不会有人给你真正有用的意见。
当你真正深入问下去,我的产品哪里不好?我的团队如何优化?我应该如何应对腾讯竞争?我应该如何提升执行力?又有多少的“所谓投资人”能给你非常具体的建议,他们只擅长鸡汤体。
看了文章,有点无奈,有点担心,无奈的是投资行业和中国所有行业都一样,良莠不齐,什么样不靠谱的人都可能存在,担心的是,竟然还有很多人赞同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这六条问题我觉得都是每个创业者必须正面回答,不可以有任何回避的最本质问题。融资时候被问的郁闷了,跟着腹黑一下乐呵乐呵就行了,真要是相信了文章中的逻辑,我估计以后融资也不会太顺利的。
先明确表态,我个人主观认为,这文章说得100%错了。错得都懒得吐槽了。
首先就不喜欢标题党,“投资人可以闭嘴”?如果你不是牛到满世界的投资人为你马首是瞻,更不是钱多的完全不需要融资,到底是谁上赶着找谁聊?想要我的钱还不让我问问题,这和抢劫有什么分别。
其次通篇文章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即创业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事业,投资人完全是来捡便宜的,扔了钱就肯定能赚到高额回报,所以不可以挑三拣四,说五道六,创业者更是每个人都是乔布斯这种可以藐视企业经营产品开发团队管理常规方法的天才。
还有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是最基本的错误,这些问题能解决未必能成功,但是不解决,则极可能失败。不是每个投资人都有水平告诉你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怎样可以成功,但是见识过远比你多的失败,他们对哪些是陷阱哪些是误区绝对比你更加了解。
最要不得的错误就是卖萌了,因为自己是新人,没有经验,就不应该被严格要求,就应该受到宽大处理,投资人宽大你,市场管你什么新人不新人,消费者会因为你没经验而多付给你半毛钱吗?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自己也不应该做到,对于这种放任自流的想法,我觉得还是继承家族企业比较好,败了就败了,至少没有祸害到其他的创业伙伴。
逐条来看一下这六个关键点,以及分析一下每个论点的谬误之处:
1.保持专注是成功的第一步
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并不是专注,而是审时度势。我就不明白了,专注怎么就不能审时度势了?我觉得专注应该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保持专一,一个是在这个专一的领域做深做透。文章只揪住第一点不放,认为专一就只是抱住一点不放,却没有看到那些成功的案例并不只是因为涉猎广泛,而是因为他们进入某个领域都迅速的做深做透。我们经常见到的绝大多数创业团队,智力水平/教育程度都差不多,在新业务的发现上谁也查不到哪去,但是在对把一件事情做精上却有天壤之别,行百里半九十,更遑论很多公司连50里都没走到就开始四处找新的方向。半瓶子咣当什么都做不好就怪市场变化太快的团队不叫审时度势,叫朝三暮四。
2.团队凝聚力是第一生产力
请投资人们扪心自问,国内创业团队有几支是一路走下去坚持到最后的?这个逻辑就更奇怪了,问有几支团队坚持到最后之前,请先问问最后成功上市的创业公司有几个?能走到最后的公司都不超过1%,能一路走下去的团队能有多少?所有上市了的公司团队保持稳定的比例高还是破产的公司团队保持稳定的比例高?
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比团队内耗更强大的负战斗力呢!
3.创业者什么最重要?执行力!
投资人常说创业者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创业构想迅速转化为执行力。可是,投资人怎么能要求创业新丁们具备这种决断的执行力?我真的佩服能总结出这样逻辑的人,也真怕碰到敢这么理直气壮跟我推荐自己团队的人,我们就是不能干,就是没有执行力,就是新人,你敢把我怎么着吧,少废话,快点把钱给我。
4.创业成功源于对自己项目的爱
请投资人看看国内互联网的现状,想想那些最受欢迎的产品和服务:曾经的3721、hao123,现在的360杀毒、小米手机。它们在商业上的确大获成功,但它们真得在技术、用户体验方面真得是有超人一等的水准呢?
有几个创业者会在商业模式之外认可它们?又有几个创业者会真心喜欢这样的项目?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就是把自己的审美观世界观等同于创业者,把对于产品细节的好恶等同于对产品价值的判断。
请问3721,hao123难道没有存在的价值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苹果手机很好用,但是非洲难民营里的难民很需要吗?还有,你确定你是这个产品想要服务的目标用户吗?如果不是,你有什么权利代表你本不了解的一群人去做他们的价值判断呢?提供了价值的产品就算丑一点凭什么不能得到创业者的爱?
换个角度来说,创业的过程如死亡行军,充满艰难险阻,随时可能倒下,如果没有对项目本身的爱,没有信仰,有什么理由让你这么个对自己的事业都一点好感都没有的人走到最后,你的幸运隐藏属性是要逆天吗?
5.面对腾讯你又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发生可能性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呢?值得腾讯却复制的产品真得就那么轻易就被投资人们发现吗?拜托,投资你是为了上市,不是为了一年赚几百万小富即安的小钱,偏安一隅的小公司或许还有点可能,要上市的企业有哪一家不是被万千竞争对手研究个底儿掉的。拿着隐身草自欺欺人的人见过不少,能靠这个把腾讯也给蒙骗过去的,最终跑起来的,还真不多。
6.商业模式怎样排除一切马后炮,没人会想到Facebook、Twitter会有今天的成功,但即使到今天,它们依旧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的质疑,那请问,假如国内的投资者当初遇到这样的机会,你们会怎么办?难道还是心急火燎地追问商业模式怎么样?能不能盈利?如果你也能做到不经过任何的广告推广,单纯靠口碑就能在一开始就以每天几千几万新增用户的速度飞速增长,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你的速度正在下降,我相信任何投资人都会向你递来橄榄枝,这并不是一个你有没有盈利模式的问题,而是一个你如何取舍盈利模式的问题,有无数中选择可以让你从你的用户中赚到钱,你需要作出判断,选择最合适的那种。
之所以问商业模式,其实是在考验创业者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资源的掌控力度,商业模式就那么几大类,即使创新也多是形式的创新,非逻辑的创新,创业者究竟有没有对这些逻辑有深刻的认识,对盈利有很强的把控才是投资人更感兴趣的。了解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并不等同于要求现在就赚钱!文章中竟然用到了“强人所难”这几个字,连投资人的意图都没搞明白就开始找借口,跟本就没搞清楚,“赚钱”和“能赚钱”的区别。
总结一下,这六条确实是经常被问到的,之所以让创业者耿耿于怀,也是因为这几条是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最难回避的,其他什么理想/报复/社会经验等等都不如这些问题直接,那些没办法正面回答这些问题的团队,要么是没有想清楚,要么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要减分的。
之前回答过一些问题,碰巧就提到了文中批判的提问。比如:
《如果有机会与天使投资人进行面对面沟通,该准备些什么?》http://luj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