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芯片的通用SPI接口设计

前言:

鉴于一般ADI的AD、DA、时钟类的芯片应用的比较广泛,正好手上的一块板子上有三片ADI的芯片,都是SPI的接口。就想到设计一个比较通用的SPI Master,希望可以做到基本通用。

 

一、SPI的接口时序如下(摘自AD9517-3 datasheet)

clip_image002

1、 前16bit为Instruction Header,就是控制读/写、地址、长度(读/写)的。

2、后面跟的是读/写的数据。

说明:sdio是双向的,一般默认的就是双向的,所以sdo引脚可以不用。

 

二、设计SPI时序

 

clip_image004

SPI的时序很简单,就是一个时钟对应一个数据。通常SCLK的最高频率不超过25MHz。

 

对于低速的时序,我们可以在2倍或者4倍的系统下来控制输出的时序。如下图,clk是50MHz,输出的SCLK是25Mhz。这是一种时序控制的思想。

clip_image006

上图中,我们用到了一个计数器cnt,然后按照cnt的值来控制SCLK和高和低,以及SDIO上的数据。

 

部分verilog代码如下:

Case(cnt)

0: begin sclk <= 1; csb <= 0; cnt <= cnt + 1'b1; end(将csb信号拉低,对应图中cnt=1)

1: begin sclk <= 0; sdio <= instr_header[15]; cnt <= cnt + 1'b1; end(低电平送数据,保持一个周期,对应图中cnt=2,3)

2: begin sclk <= 1; sdio <= instr_header[15]; cnt <= cnt + 1'b1; end

3: begin sclk <= 0; sdio <= instr_header[14]; cnt <= cnt + 1'b1; end

4: begin sclk <= 1; sdio <= instr_header[14]; cnt <= cnt + 1'b1; end

5: begin sclk <= 0; sdio <= instr_header[13]; cnt <= cnt + 1'b1; end

6: begin sclk <= 1; sdio <= instr_header[13]; cnt <= cnt + 1'b1; end

7: begin sclk <= 0; sdio <= instr_header[12]; cnt <= cnt + 1'b1; end

8: begin sclk <= 1; sdio <= instr_header[12]; cnt <= cnt + 1'b1; end

……..

 

这样,一个完整的SPI总线“写操作”时序设计出来应该是这样子:

clip_image008

注:图中是8位的地址+8位的数据,所以SCLK共16个周期。如果是16位地址,应该共24个周期。

 

三、双向IO的控制

 

由于默认SDIO是双向的,所以这里再提一下双向IO的控制。

 

一般双向IO是这样定义的,先在模块中如下申明:

module spi_master(

inout sdio,

);

然后在程序中:

reg sdio_en = 0;

wire sdi;

reg sdo = 0;

assign sdio = (sdio_en) ? sdo : 1'bZ;

assign sdi = sdio;

 

sdio_en是使能双向端口的,sdio_en为1时输出,为0时输入。

sdo作为输出寄存器,sdi作为输入。

在程序中要输出的时候,要先把sdio­_en置为1,同时将数据放入sdo寄存器。输入的时候,先将sdio_en置0,再从sdi上取数据。

 

未完,敬请期待。。。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raftor/archive/2012/09/20/2695187.html

<think>我们正在讨论AD采集芯片通过SPI协议与FPGA通信的实现和问题排查。参考引用内容中提到了使用Zynq器件,但为了移植方便,作者选择在PL端(逻辑部分)实现SPI时序,而不是使用PS端(处理器系统)自带的SPI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移植,即使在操作系统中也可以省去设备树配置的工作。根据用户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SPI协议简介及在FPGA中实现的要点2.AD采集芯片SPI接口特点3.FPGA实现SPI通信的步骤4.常见问题排查注意:由于引用内容中提到了AD9173(DAC)和AD9689(ADC)的调试,但用户问题中明确提到“AD采集芯片”,因此我们以ADC(如AD9689)为例进行说明,但SPI通信的实现方法是通用的。###1. SPI协议简介SPI(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通常用于芯片间通信。它包含以下信号线: -SCLK:串行时钟,由主设备产生- 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 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 C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SPI有四种工作模式,由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决定:-模式0:CPOL=0,CPHA=0(时钟空闲为低,数据在上升沿采样)-模式1:CPOL=0,CPHA=1(时钟空闲为低,数据在下降沿采样)-模式2:CPOL=1,CPHA=0(时钟空闲为高,数据在下降沿采样) -模式3:CPOL=1,CPHA=1(时钟空闲为高,数据在上升沿采样) 在FPGA中实现SPI主设备,需要根据AD芯片的数据手册确定其SPI模式、时钟频率(一般不超过几MHz)以及数据格式(如数据位宽、传输顺序等)。 ###2. AD采集芯片SPI接口特点以AD9689为例(14位高速ADC),其SPI接口特点包括: -支持标准SPI模式(模式0和模式3)-读写操作通过指令字节区分:读操作指令字节最高位为1,写操作最高位为0-寄存器地址为16位(注意:不同芯片地址长度可能不同)-数据为8位(或按芯片规定) 具体读写时序请参考AD9689数据手册。 ###3. FPGA实现SPI通信的步骤在FPGA的PL端实现SPI主控制器,通常采用状态机设计。以下为关键步骤: ####(1)确定SPI模式根据AD芯片要求选择模式(如模式0)。#### (2)设计状态机状态机可包含以下状态: -IDLE:空闲状态,等待读写请求-START:拉低片选信号-SEND_INSTR:发送指令(读/写)和地址-READ_DATA:读取数据(如果是读操作) -WRITE_DATA:写入数据(如果是写操作) -STOP:拉高片选信号,结束传输####(3)时钟分频根据FPGA系统时钟和所需SPI时钟频率进行分频。例如,系统时钟100MHz,SPI时钟10MHz,则分频系数为10。 ####(4)数据移位在SCLK的适当边沿(根据模式)移位数据。#### (5)编写读写任务封装读写函数,便于上层调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VerilogSPI模块示例(仅写操作,模式0):```verilogmodule spi_master (inputclk,//系统时钟input reset,//异步复位inputstart,//开始传输信号input [7:0]data_in,//要写入的数据output regsclk,// SPI时钟outputreg cs,//片选output regmosi,//主出从入outputreg done//传输完成标志);//参数定义parameter IDLE =2'b00; parameterSTART =2'b01; parameterTRANSFER =2'b10; parameterSTOP =2'b11; reg[1:0] state;//状态寄存器reg[2:0] count;//计数器,用于计数8位数据reg[7:0] shift_reg;//移位寄存器//时钟分频计数器(假设系统时钟100MHz,SPI时钟10MHz) reg[3:0] div_cnt;wire sclk_en =(div_cnt ==4'd9); //分频系数10always @(posedge clk orposedgereset)beginif(reset) begindiv_cnt<=0;endelse beginif (div_cnt==4'd9)div_cnt <=0;elsediv_cnt <=div_cnt+1;endend//主状态机always@(posedgeclkor posedge reset) beginif (reset)beginstate<= IDLE;sclk<=1'b0;cs<=1'b1;mosi <=1'b0;done <=1'b0;count<=0;shift_reg <=0;end elsebegincase(state)IDLE: begindone <=1'b0;if (start)beginstate<= START;shift_reg<= data_in;//加载数据count<=0;div_cnt <=0;endendSTART:begincs<=1'b0;//拉低片选if(sclk_en)beginstate<= TRANSFER;sclk<=1'b0;//模式0:起始时SCLK为低endendTRANSFER:beginif(sclk_en)beginif(sclk==1'b0)begin//上升沿(模式0下数据在上升沿被采样,所以下降沿时主机改变数据)sclk<=1'b1;//在下降沿移位数据(下一个上升沿从机采样)mosi <=shift_reg[7]; //先发送最高位shift_reg <={shift_reg[6:0],1'b0}; //左移endelse beginsclk <=1'b0;count <=count +1;if (count ==3'd7) begin//8位发送完成state<= STOP;endendendendSTOP:beginif(sclk_en)begincs<=1'b1;//拉高片选done <=1'b1; //传输完成state<= IDLE;endendendcaseendendendmodule```注意:上述代码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芯片的时序要求调整。###4.常见问题排查当SPI通信失败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排查: ####(1)检查物理连接-确认FPGA与AD芯片SPI线连接正确(无短路、断路)-确认电源和地线稳定#### (2)检查时钟和模式-确认SCLK频率是否符合AD芯片要求(一般不超过芯片规定的最大频率)-确认SPI模式(CPOL和CPHA)与AD芯片要求一致####(3)逻辑分析仪或示波器观测使用逻辑分析仪或示波器抓取SPI信号,观察:-片选信号CS是否在传输开始时拉低,结束时拉高-SCLK是否正常产生-MOSI数据是否在正确的边沿变化(模式0:SCLK下降沿变化,上升沿被采样)-如果读操作,检查MISO数据#### (4)寄存器读写验证-尝试读取AD芯片的ID寄存器(如果有),验证基本通信-写入配置后,回读确认是否写入成功#### (5)参考官方例程如引用中提到的,ADI官方通常提供配置流程(如AD9172的配置流程可参考用于AD9173)。可参考其SPI操作时序。#### (6)时钟问题如引用中提到的,时钟配置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工作异常。确保FPGA和AD芯片的时钟配置正确(包括参考时钟、SYSREF等,但SPI通信本身独立于这些时钟)。 ###总结在FPGA中实现SPI通信的关键是严格按照AD芯片的时序要求设计状态机,并注意时钟分频和边沿控制。问题排查时,信号观测和寄存器回读是有效手段。§§相关问题§§1.如何选择SPI模式(CPOL和CPHA)?2.在FPGA中如何实现SPI从设备? 3. AD采集芯片SPI配置通常包括哪些关键寄存器?4.如何通过SPI读取AD采集芯片的采样数据?</think>### AD采集芯片通过SPI协议与FPGA通信的实现与问题排查 #### 一、SPI通信基础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包含四根信号线: - **SCLK**:串行时钟(主设备输出) - **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 - **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 - **C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在FPGA中实现时需注意: 1. **时钟极性(CPOL)和相位(CPHA)**:需与AD芯片手册一致,例如: - 模式0:CPOL=0(空闲低电平),CPHA=0(上升沿采样) - 模式3:CPOL=1(空闲高电平),CPHA=1(下降沿采样) $$ \text{SPI模式} = \text{CPOL} \times 2 + \text{CPHA} $$ 2. **时钟频率**:需低于AD芯片SPI接口最大速率(通常1-50 MHz) #### 二、FPGA端SPI控制器实现步骤 ```verilog module spi_master ( input clk, // FPGA系统时钟(如100MHz) input start, // 传输启动信号 input [7:0] tx_data,// 待发送数据 output reg sclk, // SPI时钟 output reg cs_n, // 片选(低有效) output reg mosi, // 主出从入 input miso // 主入从出 ); // 状态机定义 parameter IDLE = 2'b00; parameter TRANSFER = 2'b01; reg [1:0] state; reg [2:0] bit_cnt; reg [7:0] tx_reg; reg [7:0] rx_reg; // 时钟分频(例:10MHz SPI时钟) reg [3:0] clk_div;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state == IDLE) clk_div <= 0; else clk_div <= clk_div + 1; end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case(state) IDLE: if (start) begin cs_n <= 0; // 拉低片选 tx_reg <= tx_data; bit_cnt <= 0; state <= TRANSFER; end TRANSFER: if (clk_div == 4'd9) begin // 分频完成 sclk <= ~sclk; // 翻转SPI时钟 if (sclk) begin // 下降沿采样 mosi <= tx_reg[7]; tx_reg <= {tx_reg[6:0], 1'b0}; end else begin // 上升沿读取 rx_reg <= {rx_reg[6:0], miso}; bit_cnt <= bit_cnt + 1; if (bit_cnt == 7) begin cs_n <= 1; // 传输结束 state <= IDLE; end end end endcase end endmodule ``` #### 三、AD芯片SPI配置要点 以ADI系列芯片(如AD9689)为例: 1. **指令格式**: - 写操作:`1位读写标志(0) + 15位地址 + 8位数据` - 读操作:`1位读写标志(1) + 15位地址` 2. **关键寄存器**: - 设备ID寄存器(地址0x001) - 时钟配置寄存器(地址0x200) - 数据输出模式寄存器(地址0x456) #### 四、问题排查流程 1. **基础信号检查**: - ✅ 用示波器测量SCLK/MOSI/CS波形 - ✅ 确认CPOL/CPHA与芯片手册一致 - ✅ 检查电源电压(1.8V/3.3V)和参考电压 2. **通信失败排查**: ```mermaid graph TD A[SPI无响应] --> B{CS信号是否拉低?} B -->|否| C[检查FPGA片选逻辑] B -->|是| D{SCLK是否输出?} D -->|否| E[检查时钟分频逻辑] D -->|是| F{MOSI数据是否正确?} F -->|否| G[检查数据移位逻辑] F -->|是| H{读取芯片ID是否正确?} ``` 3. **典型问题案例**: - **问题现象**:AD9173 SYNC信号未拉高[^1] **原因**:时钟芯片HMC7044未正确配置为外部VCO模式 **解决**:重新配置时钟芯片寄存器 - **问题现象**:SPI读写数据不一致 **原因**:时序模式不匹配(如芯片要求模式3但FPGA配置为模式0) **解决**:修改CPOL/CPHA设置 4. **调试技巧**: - 使用FPGA内部逻辑分析仪(如Xilinx ILA)抓取SPI信号 - 先尝试读取芯片ID寄存器(如AD9689的0x001地址) - 分段验证:先单独测试FPGA SPI模块,再连接AD芯片 #### 五、性能优化建议 1. **时序裕量优化**: - 在SCLK边沿前后预留10%时钟周期的建立/保持时间 $$ t_{\text{setup}} > \frac{1}{2f_{\text{SCLK}}} \times 0.1 $$ 2. **抗干扰设计**: - PCB布局时SPI走线长度<10cm - 并联22pF电容滤波 - 双绞线处理MISO/MOSI > 提示:ADI官方提供JESD204B IP核(如Xilinx GTY收发器),可配合SPI实现高速数据传输[^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