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里的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ETag的简单理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HTTP缓存机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Last-Modified、Etag、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的使用场景及交互流程,阐述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提高网页加载效率和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从服务端传给客户端的:
  1)Last-Modified:表示服务端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也就是传给客户端,用于告诉客户端,服务端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
  2)Etag:表示字符串唯一标识符,也是传给客户端,用于告诉客户端,表示服务端资源发生修改了的最新标识。因为Last-Modified的一些缺陷,比如只能标识到时间秒等,所以出现了Etag。当然也可以自定义tag。

2.从客户端传回服务端的:
  1)If-Modified-Since:表示询问服务端,从某个时间点起资源是否修改了。这个时间点一般是服务端Last-Modified返回的时间点。
  2)If-None-Match:表示询问服务端,某个tag字符串值是否不匹配,这个tag值一般是服务端Etag返回的最新的字符串标识符。

总结: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时,服务端在响应头添加 {Last-Modified:最新的时间1,Etag:最新的字符串标识符1},客户端保存服务端的Last-Modified的值和Etag的值,下次请求服务器时,在请求头添加{If-Modified-Since:最新的时间1,Etag:最新的字符串标识符1}。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ongfengnice/p/10845967.html

<think>我们被要求详细解释HTTP头字段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的用途、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缓存控制和条件请求中的应用场景。 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和之前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两个头字段都属于条件请求头部,用于缓存验证(协商缓存)。 引用[1]和[2]说明了If-Modified-Since的作用:它基于资源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进行缓存验证。 引用[3]则概括了整个HTTP缓存机制,包括强缓存(expires和cache-control)和协商缓存(Etag/If-None-Match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下面我们将分别解释这两个头字段,并说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注意:在回答中,我们将使用中文,并按照要求对数学公式(如果有)使用LaTeX格式,但本题中数学公式较少,重点在解释机制。 另外,我们会在适当的地方引用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并在末尾添加引用标识。 结构: 1. 介绍条件请求和协商缓存的背景 2. 分别详细解释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 3. 解释它们的工作流程(结合例子) 4. 讨论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5. 总结</think>### HTTP头字段`If-Modified-Since`与`If-None-Match`详解 #### 一、核心作用与定位 这两个请求头字段均属于**条件请求(Conditional Requests)** 机制,用于实现**协商缓存(Validation Caching)**。其核心目标是在客户端已有缓存副本时,向服务器验证资源是否更新: - 若未更新 → 返回 `304 Not Modified` → 客户端直接使用缓存 - 若已更新 → 返回 `200 OK` 和新资源 → 更新客户端缓存 ```mermaid graph LR A[客户端发起请求] --> B{携带缓存验证头} B -->|If-Modified-Since<br>或 If-None-Match| C[服务器] C -->|资源未修改| D[返回304] C -->|资源已修改| E[返回200+新资源] ``` #### 二、字段详细解析 ##### 1. `If-Modified-Since` - **作用原理**: 客户端携带**上次响应头中的`Last-Modified`时间值**(资源最后修改时间),服务器比较当前资源修改时间: - 若客户端时间 ≥ 服务器时间 → 返回 `304` - 若客户端时间 < 服务器时间 → 返回 `200` 和新资源 - **工作流程**: 1. 首次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及`Last-Modified: Fri, 31 Aug 2007 02:02:20 GMT` 2. 后续请求:客户端自动添加`If-Modified-Since: Fri, 31 Aug 2007 02:02:20 GMT` 3. 服务器校验时间戳决定响应状态[^1][^2] - **典型应用场景**: - 静态资源(如图片/CSS/JS文件)的缓存验证 - 修改频率较低的内容(如新闻文章) ##### 2. `If-None-Match` - **作用原理**: 客户端携带**上次响应头中的`ETag`值**(资源唯一标识符),服务器比较当前资源`ETag`: - 若`ETag`匹配 → 返回 `304` - 若`ETag`不匹配 → 返回 `200` 和新资源 - **关键优势**: - 解决时间戳精度问题(如1秒内多次修改) - 处理特殊场景: - 资源内容不变但修改时间变化(如备份恢复) - 分布式服务器时间不同步 - 文件编码改变但内容不变(如gzip重压缩) - **工作流程**: 1. 首次请求:服务器返回`ETag: "45bae1-16a-46d776ac"` 2. 后续请求:客户端添加`If-None-Match: "45bae1-16a-46d776ac"` 3. 服务器校验`ETag`决定响应状态[^3] #### 三、协同工作与优先级 1. **典型协作流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lient participant Server Client->>Server: GET /resource Server-->>Client: 200 OK + Last-Modified + ETag Client->>Server: GET /resource If-Modified-Since: [时间戳] If-None-Match: [ETag] alt 资源未修改 Server-->>Client: 304 Not Modified else 资源已修改 Server-->>Client: 200 OK + 新资源 end ``` 2. **优先级规则**: - 当两者同时存在时,**`If-None-Match`优先级更高**(因`ETag`更精确) - 服务器行为: - 若`ETag`验证通过 → 直接返回`304`(忽略时间戳) - 若`ETag`验证失败 → 再检查`If-Modified-Since` #### 四、应用场景对比 | 场景 | `If-Modified-Since` | `If-None-Match` | |--------------------------|---------------------|-----------------| | 时间戳精度要求高 | ✗ 不适用 | ✓ 适用 | | 资源内容不变时间戳变化 | ✗ 误判失效 | ✓ 准确判断 | | 分布式服务器环境 | ✗ 时间同步问题 | ✓ 稳定适用 | | 简单静态资源缓存 | ✓ 实现简单 | ✓ 更可靠 | | 大文件分块传输 | ✗ 不适用 | ✓ 支持分块验证 | #### 五、最佳实践建议 1. **服务端配置**: - 始终生成`ETag`和`Last-Modified`响应头 - 对动态内容设置`Cache-Control: no-cache`强制验证 ```nginx # Nginx配置示例 location ~* \.(js|css|png)$ { etag on; add_header Last-Modified ""; } ``` 2. **客户端优化**: - 配合`Cache-Control: max-age=0`实现即时验证 ```http GET /style.css HTTP/1.1 Host: example.com Cache-Control: max-age=0 If-None-Match: "abc123" ``` 3. **性能影响**: - 成功`304`响应可减少90%+带宽(仅传输约150字节头部) - 验证失败时增加约10ms延迟(需完整资源传输) > **关键结论**:现代Web应用应优先采用`ETag/If-None-Match`机制,辅以`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作为降级方案,在保证缓存效率的同时避免"幽灵修改"问题[^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