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项目管理师总结(转)

说到软考,我也算是个专业户了,先戴高帽吹吹牛皮,有兴趣的耐心往下看。大学毕业后,一直不定期的参加软考,从2007年第一次参加软考至今10年,考了6次,通过4次,2个中级,2个高级(报考了4次),也算是软考战场的老兵了。第一场报考的是软件设计师考试,那会儿只是周边人都在考陪读报了名,并不知道软考证书还可以用来聘任职称,买了本教材也没翻几页,凭着大学多年消耗的青春幸运通过。总体感觉下午的科目比较得心应手,早上理论知识部分其实并没从指定教材上学到啥,靠的全是大学期间磨练的基础功。2007年下半年,因为那时工作相对比较清闲,又报考了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资格,这次可下足功夫了,没用软考教材,而是把大学数据库理论重新学习了一遍,顺利通过,排名全国第九本省第一。2011年换了个单位,因为这两本证书,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了,尝到甜头才反应过来,原来软考资格证书可以以考代评职称用,于是乎又有了新的目标。

      2013下半年经过一番比较,最终选择了系统架构设计师,主要因为这几年都在从事技术工作,有了比较扎实的技术基础,感觉这个跟本职工作比较接近。买了本指定教材,囫囵吞枣扫描了一遍,然后从网上找了一些新技术和案例的材料学习了一下,论文没啥准备基本裸奔(听到这个估计很多人要泪崩),看了一下网上传说中的万能论文格式模板,写论文时把自己平时做的项目按照模板复述,就是一篇完整的伦文。上午基础知识准备不充分,最终45/46/52通过。那时架构师好像开考不是很久,网上能找到的材料也很少,通过率更不用说了,当年好像是5%,这下让我更飘飘然了。 感觉是不是有点神。。。简直就是台考试机器是不是。。。 

      其实我总结了一下,能连续通过中高级三个资格并不是偶然的。俺大学那会儿选计算机专业是基于兴趣,因此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早上理论考试部分能过得感觉自己大学时期没虚度光阴,长时间打好良好的理论基础才是关键,听信啥几天理论冲刺就能通过那是扯淡;加上后来工作几年都是从事技术工作,积累的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下午案例和论文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这才是俺能够通过下午两场的真正原因。
总结一下,8分的基础功努力外加2分运气。为啥要运气呢?前面讲的一半都在吹牛皮,尽管都是事实,后面信管员俺考了三次,也是不逢考必过滴。
     2014年底俺又继续报考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资格,那时为了下载资料才知道有信管网,从网上下载了指定教材电子版,粗劣的翻了一下,这回教材谈的全是项目管理学理论,顿时让人回想起高中时代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高深莫测难以理解,感觉就像是天书。由于后来工作比较繁忙,到了考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只能利用午休和晚上睡前一点时间准备,经常是抱着书就睡着了。醒来发现啥也没记住。背诵是我的硬伤,不理解的情况下想把几大知识域的理论背下来是不可能了。到考试前还是晕晕噩噩,勉强走进考场,当天考完开车回家的路上转了三圈硬是没找到回家的路,完全傻了。成绩可想而知,理论39,实践和论文具体分记不清,好像是49/50,瞬间泪崩,神话被打破。2015年上半年吸取经验教训,也是临近开考一个月才开始准备,重点准备上午科目,由于指定教材太厚且没有重点,直接从从信管网下载分享的学习笔记,不懂的再结合教材展开学习。鉴于前面几次下午的科目都是轻松通过就没重视。成绩59/35/39,老马失蹄啊,挥挥衣袖,留下泪千行。
      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但是要防止继续摔倒就必须要进行经验总结吸取教训。通过前两次的考试,虽然失败,却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这次做了深刻的总结,最终顺利通过:

考试时间:

2016年上半年

资格名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准考证号:

证 件 号:

姓    名:

林*

上午成绩:

60

下午成绩:

52

论文成绩:

50 

 

      一.早上理论部分:

      1.基础知识没有捷径,还是要靠个人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才是你的目标,考试只是检验你学习情况的工具(太关注考试结果只会给自己压力,反而影响考场发挥,及时没考过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尽管我每次都只花一个多月,但三次考试加起来实际上已经累计准备了大半年。

      2.根据考试简章要求详读考试材料,不需要背诵下来,有点印象,考试时看到能想起就好,毕竟都是选择题。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准备过程中针对各知识要点做好笔记,备考前几天快速浏览加强记忆使用,九大知识域信管网上有很多加强记忆的打油诗,个人发现确实有助于记忆,大家不妨也试试。指定教材先快速浏览一遍,不用怕没记住,大概知道教材有什么内容就好,然后从信管网下载些考试笔记,通读一遍,取经去粕,不理解部分再打开教材详细研读。
       3.没参加过软考的考试建议先下载前两年的考卷,自己做一遍体验熟悉一下。

      二.下午案例部分:

       项目开发经验比较丰富人员,这个考试应该比较容易通过,自己平时做过的项目做一下总结;案例多数是些实践环节和新技术的内容,新技术就需要自己多上互联网学习了解,教材更新赶不上技术发展,跟上互联网发展节奏,别想从书上学到一切;实践部分的话一般都需要实战积累,没有开发经验人员建议网上多找些案例学习一下,信管网上也有很多案例可以学习,但有一部分已过时参照性不强,还是要有筛选的学习。

另外,运气也还是要有的,根据这3次考题总结,有一次是只有3道题都是必答题,另外两次都是5道题有些必答有些选答;毕竟计算机还是综合学科,知识面覆盖广,有选答的情况大家选择余地更大点,可以选择自己更熟悉的案例解答,通过率也比较高。案例解答也讲究技巧,把答题重点分点列出来,每答一点留一小部分空间等全部题目答完再回头适当展开细述,考试时间很有限,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某一道题细述上了可能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时间做。

       三.下午论文部分: 

       论文个人觉得其实不难,不管是否做过项目,套路是相同的;千万别信网上那么多范文,背诵范例考试时默写这种投机倒把行为是不通的,看看基本格式就行,信管网上范文很多,但精品着实少或者很多都千篇一律,大家抄来抄去,换汤不换药,改卷老师都要审美疲劳了,这时你还想要通过就更难了。

       如果你有项目经验,把你项目的管理实施过程复述出来,结构上做一些规范化组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本人4篇论文通过三篇基本都在50分,靠的是实战叙述)。

       试想,如果你是阅卷者,你喜欢听别人讲项目经验还是摸不着边的谈理论套模板抄范文。项目经验适应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风格,套模板抄范文容易千篇一律导致阅卷疲劳。

       最后,这个是重点,很多人过不了都卡在论文上了,提供个人论文写作经验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结构线索: 系统需求+整体解决方案+碰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方式(解决问题)+ 取得成果(项目总结)+存在缺陷和解决办法(论文升华润色)。写作前先在草稿纸上列个提纲(10分钟,别花太多时间以免占用论文写作时间)

      摘要部分:建议摘要放到最后写,避免论文摘要和内容不一致,考试结束前预留十五分钟写摘要;如果正文没写完且时间不够了,尽量简要结尾,避免论文不完整,无论如何摘要都不能放空而且要写的漂亮(印象分很重要)。简述一下项目背景、个人职务职责、项目周期、采用管理方案、碰到的问题和采用的解决方案、采用的管理技术工具亮点和实施成果等,什么是亮点?最好要有管理理念或技术创新等能够引起改卷人员关注。

      接下来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开题部分:提出项目背景+个人职务职责+采用整体管理方案(或技术);
       第二部分:项目整体实施:根据项目方案进行项目分工实施,采用的管理理论+方案+工具+技术;
       第三部分:项目过程:细述每个项目阶段管理过程,碰到的问题,采用的工具、技术,取得的成果;
       第四部分:项目总结:整体项目管理实施成果汇报;
       第五部分:针对项目整体情况,分析一下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对文章进行升华,争取加分(说不定44分跟45分就差这几十个字句)。
      无论考的是9大管理域那个部分,都可以参照把格式往上套,尽量写自己真实项目经历,避免杜撰。相信有很多人都是无从下手,拿几篇模板背诵,然后碰运气,应试教育套路在这里并不适用,还是走正道多下苦功。

     接下来推荐几个信管网上个人筛选觉得比较不错的学习材料: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核心内容).doc  --强烈推荐,可以不用抱着块砖头打瞌睡。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9大项目管理领域口诀(清华教材版).xls  --记忆技巧
     3.信管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精编.pdf          --对于没有项目管理经验人员比较有用
     4.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整理.pdf            --这个看运气了,案例太多,只能熟悉一下题型和解答方式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ishahu/p/6295754.html

推荐,资料太大存放在网盘中,需要可下载观看。含教材。 第一部分 试简介 1.1 试大纲要求 1.2 试科目介绍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基础 2.1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 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4 信息资源管理 2.5 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 第三部分 系统开始基础 3.1 系统规划 3.2 件开发方法 3.3 需求工程 3.4 件系统建模 3.5 系统设计 3.6 测试与评审 3.7 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8 系统运行与评价 第四部分 操作系统 4.1进程管理 4.2存储管理 4.3文件管理 4.4作业管理 4.5设备管理 第五部分 数据库系统 5.1数据库模式 5.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5.3并发控制 5.4数据库设计 5.4.1数据库设计阶段 5.4.2ER模型 5.5数据库安全 5.6备份与恢复技术 5.7分布式数据库 5.8数据仓库 5.9数据挖掘 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 6.1开放系统互连参模型 6.2 TCP/IP协议族 6.3网络规划与设计 6.4计算机网络分类 6.5网络接入技术 6.6网络存储技术 6.7虚拟局域网(VLAN) 第七部分 件架构设计 7.1 件架构的概念 7.2 件架构风格 7.3 面向服务的架构 7.4 特定领域件架构 7.5 基于架构的件开发方法 7.6 件架构评估 7.7 件产品线 第八部分 基于构件的开发 8.1 中间件技术 8.1.1 中间件的概念 8.1.2 主要的中间件 8.2 典型应用架构 8.3 企业应用集成 第九部分 应用数学 9.1 概率统计应用 9.2 图论应用 9.3 组合分析 9.4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9.5 运筹方法 9.6 数学建模 第十部分 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10.1安全与保密基础技术 10.2网络安全 10.3安全体系结构 10.3.1OSI安全模型 10.3.2MIS+S、S-MIS、S2-MIS 10.4安全审计 10.5安全策略 10.5.1核心 - 七定 10.5.2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第十一部分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11.1系统故障模型 11.2系统配置方法 11.3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 11.4性能评价方法 11.5件容错 第十二部分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 12.1知识产权 12.1.1保护期限 12.1.2知识产权人确定 12.1.3侵权判断 12.1.4标准的分类 12.2标准化 12.2.1标准的分类 12.2.2标准类型的识别 第十三部分 多媒体基础知识 13.1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13.1.1音频相关概念 13.1.2图像相关概念 13.1.3媒体的种类 13.2多媒体相关计算问题 13.2.1图像容量计算 13.2.2音频容量计算 13.2.3视频容量计算 13.3常见多媒体标准 13.4数据压缩技术 13.4.1数据压缩基础 13.4.2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 第十四部分 嵌入式系统 14.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14.3 嵌入式系统网络 14.4 嵌入式系统数据库 14.5 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 14.5.1 调度算法分类 14.5.2 单调执行速率调度法 14.5.3 时间轮调度 14.5.4 最早截止时间优先调度算法 14.5.5 优先级反 14.6 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 14.7 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 14.7.1 交叉开发环境 14.7.2 开发过程 14.7.3 调试方法 第十五部分 开发管理 15.1 范围管理 15.2 时间管理 15.3 成本管理 15.4 文档管理 15.4.1 件文档管理指南 15.4.2 计算机件文档编制规范 15.5 件配置管理 15.6 件质量管理 15.6.1 质量管理的概念 15.6.2 质量模型 15.6.3 质量管理过程 15.6.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5.7 风险管理 15.8 件过程改进 15.8.1 CMM 15.8.2 CMMI 15.8.3 ISO/IEC 15504 15.8.4 SJ/T 11234-2001 第十六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16.1 点分析 16.2 如何解答试题 16.3 试题解答实例 16.3.1 质量属性与件架构策略 16.3.2 数据流图与流程图 16.3.3 嵌入式系统设计 16.3.4 件架构风格的选择 16.3.4 信息系统安全设计 第十七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17.1 点分析 17.2 做好准备工作 17.3 论文写作格式 17.4 如何解答试题 17.5 如何写好摘要 17.6 如何写好正文 17.7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7.8 论文评分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