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事的方法:
Step 1: $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找到这一行: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修改为: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 text”
Step 2: $ sudo update-grub
OK,大功告成,console/command line instead of X-window.
顺便学习一下Linux启动相关知识:
Linux 的内核在初始化所有设备驱动和数据结构后,需要启动一个用户级程序init来启动其他用户级进程或服务,init始终是第一个进程(PID=1)。内核会 在过去曾使用过init的几个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确位置(对Linux系统来说)是/sbin/init。如果内核找不到init,它就会试着运行 /bin/sh,如果运行失败,系统的启动也会失败。
linux操作系统自从开始启动至启动完毕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这几个阶段就叫做 runlevel。同样,关闭时也要经历另外几个不同的runlevel。runlevel有点象windows中的Normal,safemode,和 Command prompt only。进入每个runlevel都需要启动或关闭相应的一系列服务(services),这些服务(services)以初始化脚本的方式放置于目录 /etc/rc.d/rc?.d/或者/etc/rc?.d下面(?代表runlevel的对应序号)。
在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本中分8个级别:0-6和一个'S'级别,常用的级别有:
# 0 - Halt the system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Basic multi user mode(without NFS)
# 3 - Multi user mode
# 5 - Multi user mode with GUI(X11,X-Window)
# 6 - Reboot the system
这些级别在/etc/inittab 文件里指定。这个文件是init 程序寻找的主要文件,最先运行的服务是放在/etc/rc.d
目录下的文件。在大多数的Linux 发行版本中,启动脚本都是位于/etc/rc.d/init.d中的。这些脚本被用ln 命令连接到/etc/rc.d/rcn.d 目录。(这里的n 就是运行级0-6)
Ubuntu默认是没有inittab文件的,主要都在/etc/event.d/rc-default
运行级别的配置是在/etc/inittab行内进行的,如下所示:
12 : 2 : wait : / etc / init.d / rc 2
各字段解释如下:
id:runlevels:action:process
id:
是一个任意指定的四个字符以内的序列标号,在本文件内必须唯一;使用老版本的libc5(低于5.2.18)或a.out库编译出来的sysvinit限
制为2字符。注意:像getty之类的登陆进程必须使id字段与tty编号一致,如tty1需要id=1,许多老版本的登陆进程都遵循这种规则。
runlevels:表示这一行适用于运行那个/些级别(这里是2,可以有多个,表示在相应的运行级均需要运行);另外sysinit、boot、bootwait这三个进程会忽略这个设置值。
action:表示进入对应的runlevels时,init应该运行process字段的命令的方式,常用的字段值及解释在附录内。例子中的wait表示需要运行这个进程一次并等待其结束。
process:具体应该执行的命令。例子中的/etc/init.d/rc命令启动运行级别2中应该运行的进程/命令,并负责在退出运行级时将其终止(当然在进入的runlevel中仍要运行的程序除外。)
当运行级别改变,并且正在运行的程序并没有在新的运行级别中指定需要运行,那么init会先发送一个SIGTERM 信号终止,然后是SIG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