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想起

火小了,是微薄,
火适中,是温暖,
火太大,是灼烧。

火可以烧到火自己吗?因果一体,而最小的粒度在什么地方?

就像箱型水母,你可以看到它身体的一切内容,
但是就是不明白,它怎么就可以凭借这样透明的简单身体运动而生生不息?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hangge/archive/2007/01/25/630115.html

<think>嗯,我现在需要了解层流预混焰形状的计算方法。首先,我应该回忆一下层流预混焰的基本概念。层流预混焰是指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前已经均匀混合,并且流动状态为层流的焰。这种焰通常呈现锥形,比如本生灯焰。那焰形状的计算可能涉及到哪些因素呢? 首先想到的是焰传播速度,也就是层流燃烧速度,这可能是一个关键参数。焰的形状应该与燃烧速度和气流速度之间的平衡有关。如果气流速度在某个位置等于燃烧速度,焰可能会稳定在那里。这可能涉及到质量守恒或者动量守恒的方程? 然后,可能需要考虑焰面的几何形状。比如,本生灯的焰是锥形的,锥顶的高度可能与气流速度和燃烧速度有关。锥形的表面积可能和燃烧速度相关,因为燃烧速度乘以表面积等于总的燃料消耗率? 接下来可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假设焰面是一个锥体,气流从喷口以一定的速度喷出,而焰传播速度垂直于焰面。当气流速度的垂直分量等于燃烧速度时,焰才能稳定。这样的话,可能需要将气流速度分解到焰面的法线方向,然后和燃烧速度相等。 数学上,可能需要使用坐标系来描述焰形状。比如,假设喷口是圆形的,焰对称,可以用柱坐标系。设轴向为z方向,径向为r方向。焰形状可能表示为z = f(r)。然后,在每一个点(r, z)处的焰法线方向需要确定,气流速度在该方向的投影等于燃烧速度。 比如,假设气流出口速度是均匀的U,那么流线在离开喷口后可能会扩展,形成一定的速度分布。如果假设流动为势流,或者使用某种近似,比如在自由射流中的速度分布,那么可能可以写出速度分量v_r和v_z的表达式。 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可能需要简化假设。比如,假设流动是轴对称的,且在焰面附近,轴向速度U保持不变,而径向速度由焰面的倾斜决定。这样的话,在焰面某点的法线方向,气流速度的分量等于层流燃烧速度S_L。 焰面的法线方向可以通过梯度计算,即法向量为(∇F),其中F(r,z)=0是焰面的方程。假设焰面为z = f(r),那么梯度向量是(-df/dr, 1),归一化后的法向量方向为(-df/dr, 1)/sqrt(1 + (df/dr)^2)。那么,气流速度U在法线方向的分量就是U点乘法向量。比如,假设气流速度主要沿轴向,即U=(0, U),那么法向分量为 U * (1)/sqrt(1 + (df/dr)^2)。根据稳定条件,这个分量应等于燃烧速度S_L: U / sqrt(1 + (df/dr)^2) = S_L 解这个微分方程可能得到焰形状。将方程变形: sqrt(1 + (df/dr)^2) = U / S_L 两边平方: 1 + (df/dr)^2 = (U/S_L)^2 所以: (df/dr)^2 = (U/S_L)^2 - 1 取正根,因为焰面高度随r增加而降低: df/dr = -sqrt((U/S_L)^2 - 1) 积分得到: f(r) = -sqrt((U/S_L)^2 - 1) * r + C 当r=0时,z=H,即焰高度H,所以C=H。因此: z = H - sqrt((U/S_L)^2 - 1) * r 这似乎是一个锥形,锥角的正切为sqrt((U/S_L)^2 -1)。这可能对吗?比如,当U=S_L时,分母为1,根号里为0,这时候锥角为0,焰高度无穷大?这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哪里出错了。 或者,可能我的假设有问题。例如,假设气流速度在焰面处仍然保持为U,但实际上,在焰面周围,流场可能会变化,需要考虑流场的分布。比如,喷口出口后的流动可能形成发散流,导致径向速度的存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假设是否合理? 或者,另一种方法是从质量流率考虑。假设焰面的表面积乘以燃烧速度等于体积流量。例如,喷口的截面积是A = πR²,体积流量为Q = U*A。而焰的表面积如果是锥形,表面积A_f = πR*sqrt(R² + H²)。根据质量守恒,体积流量Q应等于燃烧速度S_L乘以焰表面积A_f: U * πR² = S_L * πR * sqrt(R² + H²) 化简得: U R = S_L sqrt(R² + H²) 两边平方: U² R² = S_L² (R² + H²) 解出H: H = R * sqrt( (U/S_L)^2 - 1 ) 这样焰高度H与喷口半径R的关系就得到了。这说明当U/S_L >1时,焰高度H是实数,而当U=S_L时,H=0,这可能对应焰被吹灭的情况? 那焰的锥角θ的正切为R/H = 1 / sqrt( (U/S_L)^2 -1 ),即 tanθ = R/H = 1 / sqrt( (U/S_L)^2 -1 ) 这可能与之前的微分方程结果一致,因为之前得到锥形的斜率是sqrt((U/S_L)^2 -1 )的倒数。例如,dz/dr = -sqrt(...) ,而锥角的正切是dz/dr的绝对值,所以tanθ = sqrt((U/S_L)^2 -1 ),所以θ = arctan( sqrt((U/S_L)^2 -1 ) ) 但根据质量守恒的方法,得到H=R*sqrt( (U/S_L)^2 -1 ) 这可能更直接,但两种方法是否一致? 例如,假设焰面是一个圆锥,高度H,底面半径R。那么焰的表面积A_f是圆锥侧面积,即πR L,其中L是母线长度,即sqrt(R² + H²)。所以A_f=πR*sqrt(R² + H²) 质量守恒:U * πR² = S_L * πR sqrt(R² + H² ) 两边除以πR,得: U R = S_L sqrt(R² + H² ) 平方两边: U² R² = S_L² (R² + H² ) 解得H² = (U² R² / S_L² ) - R² = R² ( U² / S_L² -1 ) 所以H= R sqrt( (U/S_L)^2 -1 ) 这说明当U > S_L时,存在稳定的锥形焰。当U=S_L时,H=0,即焰在喷口处。这可能与实际观察相符,当气流速度等于燃烧速度时,焰无法稳定在喷口上方,可能发生回或者吹熄? 因此,焰形状的锥角可以通过H和R的关系确定。例如,锥角θ满足tanθ= R/H = 1 / sqrt( (U/S_L)^2 -1 ) 那么,焰形状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H= R sqrt( (U/S_L)^2 -1 ) 这可能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假设了焰面为锥形,并且质量守恒成立,同时忽略了流场的变化,如径向速度的影响。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需要更详细的流体力学模型,比如考虑Navier-Stokes方程,燃烧反应的影响,热扩散等。 另一个可能的模型是使用焰传播方程,比如考虑焰面的位置由流场和燃烧速度共同决定。例如,在定常情况下,焰面处的法向速度等于层流燃烧速度。这个条件可以写成: $\mathbf{v} \cdot \mathbf{n} = S_L$ 其中,$\mathbf{v}$是当地的气流速度矢量,$\mathbf{n}$是焰面的单位法向量。这个方程可能需要结合流场的解析解或数值解来求解焰面的形状。 对于层流预混焰,如果假设流场为势流,或者有特定的速度分布,那么可能可以解析地求解焰形状。例如,在轴对称的喷口,流场可能可以用源流或均匀流的组合来近似。在这种情况下,焰面的位置可以通过积分得到。 比如,考虑喷口出口处的流动为均匀速度U沿轴向,而在焰区域,流线可能扩展,导致径向速度分量。假设流函数为已知的形式,那么可以通过流线和焰传播条件来确定焰形状。 或者,使用边界层近似,假设轴向速度沿径向的变化较小,从而简化方程。但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微分方程求解,涉及到偏微分方程。 总的来说,层流预混焰形状的计算通常基于质量守恒和焰传播速度的条件,结合流场分析。在简化模型中,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和代数方程得到焰高度和锥角,而在更复杂的模型中,可能需要求解微分方程或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think>层流预混焰形状的计算涉及燃烧速度与气流速度的平衡,以下是关键步骤和公式: --- ### **1. 基本概念** 层流预混焰中,燃料与氧化剂预先混合,焰稳定在气流速度与燃烧速度相等的区域。典型形状为锥形(如本生灯焰),其几何参数(高度$H$、锥角$\theta$)可通过以下模型计算。 --- ### **2. 质量守恒模型** 假设焰为圆锥形,喷口半径$R$,体积流量守恒方程为: $$ U \cdot \pi R^2 = S_L \cdot \pi R \sqrt{R^2 + H^2} $$ - **化简得焰高度$H$**: $$ H = R \sqrt{\left( \frac{U}{S_L} \right)^2 - 1} $$ - **锥角$\theta$计算**: $$ \tan \theta = \frac{R}{H} = \frac{1}{\sqrt{\left( \frac{U}{S_L} \right)^2 - 1}} $$ --- ### **3. 微分方程模型** 假设焰面法向速度分量等于$S_L$,建立方程: $$ \frac{U}{\sqrt{1 + \left( \frac{dz}{dr} \right)^2}} = S_L $$ - **解得焰形状**: $$ z = H - \sqrt{\left( \frac{U}{S_L} \right)^2 - 1} \cdot r $$ 表明焰为直线(锥形),与质量守恒模型一致。 --- ### **4. 物理意义** - **临界条件**:当$U = S_L$时,$H=0$,焰无法稳定(吹熄或回)。 - **稳定条件**:需$U > S_L$,否则焰无法形成锥形。 --- ### **5. 复杂模型考虑因素** 实际计算中需结合流体力学方程(如Navier-Stokes方程)及燃烧动力学,需额外考虑: 1. **流场分布**:速度梯度、湍流扰动。 2. **热扩散与化学反应**:焰厚度、热损失。 3. **边界条件**:喷口几何、环境压力。 --- ### **6. 总结** 层流预混焰形状的简化计算基于质量守恒与法向速度平衡,核心公式为: $$ H = R \sqrt{\left( \frac{U}{S_L} \right)^2 - 1} $$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实验或CFD仿真以更精确预测焰形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