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的多路复用及reactor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 NIO(Non-blocking I/O)和Reactor模式在服务器端并发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传统IO方式与NIO方式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的效率差异,解释了如何利用NIO特性实现非阻塞的请求处理,以及Reactor模式如何通过事件驱动机制提高服务器性能。文章还介绍了NIO中的关键对象如ServerSocketChannel、Selector和SelectionKey的作用,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了如何构建基于NIO的高效服务器。

(from: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112/306489.htm)

以下描述,为了说明问题,就提提历史(类似的东西,网上一搜一大把,但是希望你能在这里止步,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还是不清楚,咱就站内沟通!)。

在我(刚)看nio的这段时间里,主要接触了几个东西,就是关于server和client。java之前的io完全可以胜任,但是效率不高,为何效率不高呢?

===============history==start===============
//TODO:finish the old style of server and socket data transion.
ServerSocket 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 
while (true) { 
final Socket connection = socket.accept(); 
handleRequest(connection); 
}
===============history==end in the future================

在上面的代码片段中,我们只能是一个request一个的进行处理。这使得所有的请求都阻塞了。如果我们再改变一下,将handleRequest方法封装到线程中处理:

  1. if(connection = null){ 
  2. new Thread(new Runnable(){ 
  3. public void run(){ 
  4. handleRequest(connection); 
  5.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ocket conn){ 
  6. //do actions 
  7. }).start(); 

服务器端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这里仅仅是从线程角度来扩展,但是这种处理依然是阻塞的处理方式。首先,仅仅是建立连接(socket),就占用了服务器的线程资源。如果客户端还没有发出相应的数据请求,那么服务器就要一直等待他们的数据流过来,然后再进行读取,如此往复。。。一直都blocking。服务器处在一个高负荷状态中。

NIO出来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有了这么几个角色,ServerSocketChannel,SelectionKey,Selector。

这几个角色都是做什么用的呢?需要了解一下reactor模式(反应堆模式)。

作为服务端,如果什么操作都要依赖于客户端,很多操作都阻塞,如上面的代码片段所示。reactor模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事件处理机制,以分离事件处理对象与事件之间的耦合。如下图示(详细请看参考资料(1)):

说明:

Acceptor就是我们Server端的主要任务消化者;

Initiation Dispatcher是事件(Event)的分发者;

HTTP Handler是具体操作人。

首先,在Initiation Dispatcher中注册一个acceptor(1:register Acceptor),这个Acceptor是跟事件绑定的,它仅仅关心某种事件(event)。

Initiation Dispatcher不断地循环获取请求过来的事件(2:handle events),如果发现有对应Acceptor关心的事件(3:connect),通知Acceptor有事件发生(4:new connection)。

Acceptor针对此事件进行处理,创建了新的HTTP Handler((5:create handler))

一轮事件获取和分发完成。

那么handler是不是就抓住这个connection不放,然后一直苦苦等待数据流的到来呢?

不是的,它也是将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事件注册到Initiation Dispatcher。如果Initiation Dispatcher在handle Events时发现了它关心的事件,那么就会交由它去进行相应处理。如下图示,在连接完成后,browser提交的get请求,handler的处理过程: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到,2:read ready,之后才read request,也就是说,handler在dispatcher中注册了自己关心的事件(READ),然后在写的时候,也是类似情况。

以上的过程就实现了非阻塞的处理方式,客户端的连接可以非阻塞(这是意思是,acceptor不必一直苦苦等候),然后对客户端过来的request内容,也是非阻塞(这里是不必苦苦等待其数据的到来),都是不必一直眼巴巴的看着那个连接,那些数据,而是如果有我关心的事件了,我再进行处理,期间完全相信Initiation Dispatcher就行了。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现在的reactor模式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而且都不支持多线程(针对Initiation Dispatcher而言)。

有了上面的理解之后,来给NIO中的对象跟reactor的对象对个象。

Acceptor:ServerSocketChannel;

Initiation Dispatcher:Selector;

HTTP Handler:针对SocketChannel进行实际处理的个性化对象;

Events:在SelectionKey中:

 

static intOP_ACCEPT 
          Operation-set bit for socket-accept operations.
static intOP_CONNECT 
          Operation-set bit for socket-connect operations.
static intOP_READ 
          Operation-set bit for read operations.
static intOP_WRITE 
          Operation-set bit for write operations.

 

Operation-set bit for write operations. 经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就可以写出基于NIO的非阻塞Server啦。具体的代码示例大家可以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的一篇关于proactor的论文,非常详细。同时这篇文章中还有 reactor的改进版proactor,各位可以一饱眼福。

(2)简单的NIO server实现代码,但是这个代码中在写的部分有些瑕疵,各位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考虑一下有何问题。

在这个代码中,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it.remove(),因为某个key在处理过后要删除,否则,这个key将一直处于active状态。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redlight/p/3843162.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