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计划 洛谷P2680

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公元\(2044\) 年,人类进入了宇宙纪元。
L 国有 \(n\) 个星球,还有 \(n-1\) 条双向航道,每条航道建立在两个星球之间,这 \(n-1\) 条航道连通了 \(L\) 国的所有星球。
小 P 掌管一家物流公司, 该公司有很多个运输计划,每个运输计划形如:有一艘物流飞船需要从 \(u_i\) 号星球沿最快的宇航路径飞行到 \(v_i\) 号星球去。显然,飞船驶过一条航道是需要时间的,对于航道 \(j\),任意飞船驶过它所花费的时间为 \(t_j\),并且任意两艘飞船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干扰。
为了鼓励科技创新, \(L\) 国国王同意小 \(P\) 的物流公司参与 \(L\) 国的航道建设,即允许小\(P\) 把某一条航道改造成虫洞,飞船驶过虫洞不消耗时间。
在虫洞的建设完成前小 P 的物流公司就预接了 \(m\) 个运输计划。在虫洞建设完成后,这 \(m\) 个运输计划会同时开始,所有飞船一起出发。当这 \(m\) 个运输计划都完成时,小 \(P\) 的物流公司的阶段性工作就完成了。
如果小 \(P\) 可以自由选择将哪一条航道改造成虫洞, 试求出小 \(P\) 的物流公司完成阶段性工作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括两个正整数 \(n, m\),表示 L 国中星球的数量及小 P 公司预接的运输计划的数量,星球从 \(1\)\(n\) 编号
接下来 \(n-1\) 行描述航道的建设情况,其中第 \(i\) 行包含三个整数 \(a_i, b_i\)\(t_i\),表示第 \(i\) 条双向航道修建在 \(a_i\)\(b_i\) 两个星球之间,任意飞船驶过它所花费的时间为 \(t_i\)
接下来 \(m\) 行描述运输计划的情况,其中第 \(j\) 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u_j\)\(v_j\),表示第 \(j\) 个运输计划是从 \(u_j\) 号星球飞往 \(v_j\)号星球。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表示小 \(P\) 的物流公司完成阶段性工作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数据范围:

样例

样例一输入:

6 3 
1 2 3 
1 6 4 
3 1 7 
4 3 6 
3 5 5 
3 6 
2 5 
4 5

样例一输出:

11

思路

1.二分,树上差分

首先预处理所有运输计划首末两点的lca和距离,然后按距离长短降序排列
二分所需的最短时间为h
显然,被修改的航道一定被所有距离大于h的路径覆盖
那么就转化成了一道树上差分裸题
维护全局变量 $ mx $ 表示满足上述条件的路径的最大值
dfs回溯时统计即可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math>
#include <queue>
#include <list>
#include <map>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x_n = 300010;
int n,m,st;
int dep[mx_n];
int num[mx_n];
int fa[mx_n][21],le[mx_n][21];
int h[mx_n],to[mx_n<<1],nx[mx_n<<1],w[mx_n<<1],cnt;

struct stu {
    int u,v,lca;
    int le;
    bool operator < (const stu&a)const {
        return le > a.le;
    }
} a[mx_n];

struct io
{
    char op[10000000],* s;
    io(){fread(s=op,1,1<<26,stdin);}
    inline int read()
    {
        register int u = 0;
        while(*s<48) s++;
        while(*s>32)
            u=u*10+* s++ -48;
        return u;
    }
} ip;
#define read ip.read

inline void add(int f,int t,int co) {
    nx[++cnt] = h[f]; h[f] = cnt; to[cnt] = t; w[cnt] = co;
    nx[++cnt] = h[t]; h[t] = cnt; to[cnt] = f; w[cnt] = co;
}

void dfs(int x) {
    for(int i = h[x]; i; i = nx[i])
        if(to[i] != fa[x][0]) {
            le[to[i]][0] = w[i];
            fa[to[i]][0] = x;
            dep[to[i]] = dep[x] + 1;
            dfs(to[i]);
        }
}

inline void LCA_1(int m) {
    int tmp = 0;
    int x = a[m].u,y = a[m].v;
    if(dep[x] < dep[y]) swap(x,y);
    for(int i =20; i >= 0; i--)
        if(dep[fa[x][i]] >= dep[y]) {
            tmp += le[x][i];
            x = fa[x][i];
        }
    if(x == y) {
        a[m].le = tmp;
        a[m].lca = x;
        return;
    }
    for(int i =20; i >= 0; i--)
        if(fa[x][i] != fa[y][i]) {
            tmp += le[x][i] + le[y][i];
            x = fa[x][i];
            y = fa[y][i];
        }
    tmp += le[x][0] + le[y][0];
    a[m].le = tmp;
    a[m].lca = fa[x][0];
}

inline int deal(int x,const int&bs) {
    int now = num[x];num[x] = 0;
    for(int i = h[x]; i; i = nx[i])
        if(to[i] != fa[x][0]) {
            now += deal(to[i],bs);
        }
    if(now == bs) st = max(st,le[x][0]);
    return now;
}

bool check(int x) {
    st = 0;int i;
    for(i = 1; i <= m && a[i].le > x; i++) {
        num[a[i].u]++;
        num[a[i].v]++;
        num[a[i].lca] -= 2;
    }
    if(i == 1) return true;
    deal(1,i-1);
    return x >= a[1].le - st;
}

int main() {
    int aa,b,c;
    n = read(),m = read();
    for(int i = 1; i < n; i++) {
        aa = read(),b = read(), c = read();
        add(aa,b,c);
    }
    fa[1][0] = 1;
    dfs(1);
    for(int i = 1; i <=20; i++)
        for(int j = 1; j <= n; j++) {
            fa[j][i] = fa[fa[j][i-1]][i-1];
            le[j][i] = le[j][i-1] + le[fa[j][i-1]][i-1];
        }
            
    for(int i = 1; i <= m; i++) {
        a[i].u = read(),a[i].v = read();
        LCA_1(i);
    }
    sort(a+1,a+1+m);
    // for(int i = 1; i <= m; i++)
    //     printf("%lld\n",a[i].le);
    int l = 1,r = a[1].le,ans;
    while(l <= r) {
        int mid = (l+r) >> 1;
        if(check(mid)) {
            ans = mid;
            r = mid - 1;
        } else l = mid + 1;
    }
    printf("%d\n", ans);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ullio/p/9866383.html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