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读了《干法》一书,虽几次有下笔的冲动,但都被自己各种自认为在理的理由拖延至今而未写作。今天被告知因未写作而被留下来约谈,才不得不急迫下笔。
个人认为《干法》一书作者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工作?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干好工作?三是作者总结的预测评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今天和着这急迫的下笔赶作心情,本人对作者第三个问题即人生.工作结果方程式问题中工作热情的话题谈一谈一点体会。说到工作热情,这就有了本文的副标题“是我们赶着工作走,还是工作赶着我们走”的由来。
同样,就着作者对工作热情影响工作结果的价值评估,联系到工作热情的具体表现,就着“是我们赶着工作走,还是工作赶着我们走”话题,我想从我们为什么会赶着工作走和我们为什么被工作赶着走这两个方面或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们为什么会赶着工作走?
就我本人而言,有曾有过赶着工作走的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实际是一个人工作热情高扬的极度表现。这种工作状态出现在我进入律师行业的前四年中。那时没有工作经验、缺乏案件来源、极少人脉积累,余下就只有工作热情了。
因为那时没有工作经验、缺乏案件来源、没有人脉积累却连工作热情也缺乏的话,自己只能忍饥挨饿了。所以应该是温饱问题的危机感才促成了自己会有极度扩张的工作热情,也才会有了自己赶着工作走的激情。
那么仅仅是温饱问题才是激发我们工作热情和赶着工作走的源动力吗?其实也不尽然。
读了《干法》一书,我们发现,作者在功成名就、硕果累累的时候,也曾有人劝他不要如此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然而作者却没有如他的朋友相劝的那样,歇在一边,停止进度的步伐。
读到这里我由衷体会到的是作者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最终成就了作者不凡的人生成就,也将作者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提升到了极高的境界。
所以与作者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停下奋斗不息的工作热情呢?
我们虽然可能达不到作者的人生高度和社会地位,也不大可能作出超越作者人身财富和人生价值的奋斗结果。可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一直秉承奋斗不息、热情不减的工作态度就至少可以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新高度。
所以,我们赶着工作走,是我们对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让自己随时清空自己应当做而未做的工作,留出一个空待期,这样你就有可能随时接受新工作的挑战,游刃有余地完成新工作或突发工作。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被工作赶着走?
说到我们被工作赶着走,个人体会,诸如工作强度大、突发性工作多等都是为自己脱责的借口而已,说到底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压力感不强、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对工作的热情极度缺失和上进心、进取心丧失有关。
《干法》一书,我是2011年3月11日领取的,今天是5月17日,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如果说忙得连写一篇读后感的时间都没有的话,我想那是自欺其人的借口而已。
那为什么没有写呢?为什么现在又能赶着写呢?
说到底,就是写读后感这个事或其它应作而未作工作事务,没有在内心深处引成强大的压力,也没有在内心深处引发必须完成的冲动和责任感。
其实这样的工作态度误人又误事。我们的许多工作,为什么越干越走样,越干越拖拉延滞。份内的工作不能按期完成,新的工作又不期而至,一日拖一日、一月延一月,就会每天处于欠工作的帐,还工作旧账的恶性循环状态。
长持以往,自己的工作热情被不断降低,牢骚厌言不绝于耳,其实这可能就是自己一开始欠了工作一点小债,被工作小赶了一下,自己又没有及时将欠下的工作小债还完,长持以往,才形成了被工作压迫得万劫不复的后果。
所以,我们及进完清自己每天份内的工作,不欠工作债。相反,在积极的工作热情下,使自己随时处于可以接受新工作并能胜任新工作的“清空归零静待状态”,这样才有可能随时保持愉悦的工作状态完成份内工作,并随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工作的挑战,也可以减少新旧工作交接的过渡期。
最后,回到《干法》一书作者总结的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的方程式,为了我们的人生历程更丰富,为了人生工作成果和人生价值更丰硕,就让我们随时保持高扬的工作热情,随时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清空随有的积压工作,以归零状态去赶着工作走,而不要被工作赶着走,这样才可能不断达到自己人生奋斗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