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置好DNS解析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下在Linux系统下DNS服务器的基本架设,正向解析,反向解析,负载均衡,还有从域以及一个服务器两个域或者多个域的情况。
实验环境介绍:
1、RHEL5、1 系统
2、防火墙(iptables)关闭
3、SELINUX强制
#######################################################################
LINUX的服务器特点在于掌握其理论,能够举一反三。如果你只看教程一步一步的照搬,那么服务器出了故障,或者换了系统。你可能束手无策了。所以学好理论是关键,虽然他很枯燥,但确实很有用
理论介绍
1、DNS(domain name server)是域名解析服务器,提供域名和IP地址之间一种相互转换的机制,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记忆和管理
如果目标主机是本域的,则DNS服务器直接返回客户要求的IP地址。
否则DNS服务器在缓存DNS中分别查找 [url]www.51cto.com[/url]、redhat.com、com。
如查没有就向其上级域或直接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上级域返回redhat.com的IP、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com的IP。
本地域服务器保存此IP后再向com服务器发出请求,得到redhat.com的IP。
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向redhat.com发求请求,得到 [url]www.51cto.com[/url]的IP。
区域及授权:
一个区(zone)则是域的一部分,被一个具体详细的服务器所管理.
子域可以被授权成为附加的域
一个区可以直接管理子域
作为区认证域名服务器的最高级别域名服务器存在
为递归查询提供权威解释
区认证域名服务器
区的划分与认证
主域名服务器与从域名服务器
拥有一个域的主复制数据
从域服务器
为主服务器提供自动数据备份
每一个从服务器都会自动从主服务器处同步更新数据
客户端将无法自行解释的需求,通过53端口送给指定的DNS服务器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aemon
BIND是在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DNS服务器
提供稳定与可信赖的下层结构以提供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
脚本:/etc/rc.d/init.d/named
使用端口:53(tcp,udp)
所需RPM包:bind
相关RPM包:bindconf,caching-nameserver
配置文件:/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
相关路径:/var/nam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