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回了趟家,偶然翻出了鲁迅的《呐喊》,再次翻看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1、鲁迅弃医从文,为时代呐喊,藉此唤醒国民的思想,要知道,当时人民思想麻木、社会腐朽是每个有志之士都知晓的,为什么“呐喊”一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关于明星偷税漏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什么经过崔永元的“呐喊”后,才被世人所知?
这些事情的背后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吗?
红眼睛与蓝眼睛
我们先来看一道简单的数学逻辑题。
说一个岛上有 100 个人,其中有 5 个红眼睛,95 个蓝眼睛。这个岛有三个奇怪的宗教规则。
他们不能照镜子,不能看自己眼睛的颜色。
他们不能告诉别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一旦有人知道了自己的眼睛颜色,他就必须在当天夜里自杀。
某天,有个旅行者到了这个岛上。由于不知道这里的规矩,所以他在和全岛人一起狂欢的时候,不留神就说了一句话:你们这里有红眼睛的人。
5天后,5个红色眼睛的村民自杀了。为什么?
你想到了吗?
关于问题的逻辑推理就不在这里展开了,相较于推理过程,我更想弄清楚,为什么外乡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共有知识和公有知识
共有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公有知识:1、大家都知道的知识;2、大家知道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举个例子: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爱这个女孩,女孩也爱这个男孩,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
未表白:这是个共有知识;
表白:变成公有知识。
只要任何一方表白,就可以顺利牵手,嘿嘿嘿......
所以,共有知识要转化为公有知识,需要经过讨论,也即“呐喊”。
回到“红眼睛与蓝眼睛”的问题,正是因为外乡人的呐喊,将“村里有红眼睛的人”这个共有知识变成了公有知识,才引发了血案。
最后
呐喊,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说出来,就有可能打破原来的平衡,进而影响这个社会。
这里,我并没有多想呼吁大家都站起来,因为我本人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国人的劣根性)。毕竟,“呐喊”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去承受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风险。(现沙特王储肢解沙特记者卡舒吉)
但正因为如此,那些敢于“呐喊”的真正的勇士才会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