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OJ4639] 【NOIP2016提高组A组7.16】Angel Beats!

博客围绕求解两棵子树的重心到给定两点的距离和问题展开。先回顾求重心的常规方法,发现此问题是两棵子树情况不同。经分析得出重心位置范围,利用树链剖分走重链,结合倍增法求解,时间复杂度为O((n+q)lgn)。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

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大意

给你一棵树,每次询问两个点,求出这两个点的子树的重心到其中每个点的距离和。
重心的定义是到其中每个点距离和最小的点(不一定在两棵子树内)


思考历程

想想以前我是怎么求重心的呢……先预处理出sizsizsiz,然后重心有个强大的性质:
将重心看做根节点,则其中的每课子树的大小都小于等于它的一半
然后我就乱搞出了一个方法。
可是我最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不是传统的一棵树,这是两棵子树!
于是我的想法就崩塌了。
尝试其它想法。
设输入的两个点分别为xxxyyy
重心应该在xxxyyy的子树内,或者是在xxxyyy的路径上。
显然,如果在其它地方,一定有更优解。
首先考虑在xxxyyy的路径上。
我们用一种思路来思考一下,假如当前在ttt点,然后通过移动到更优的位置来不断更新ttt,直到不能被更新为止。
现在t=xt=xt=x,然后ttt要向yyy移动。显然移动一段距离的贡献为sizx−sizysiz_x-siz_ysizxsizy
然而我们发现这个是一个定值,往同一方向移动就会不停增或减。所以最终一定会移动到xxx点或yyy点。
所以没有必要考虑在xxxyyy路径上的情况。

all=sizx+sizyall=siz_x+siz_yall=sizx+sizy,即总大小。
考虑从uuu移到儿子vvv的贡献。
对于vvv的子树,距离都会减一,所以贡献为−sizv-siz_vsizv
对于vvv的子树之外的地方,距离都会加一,所以贡献为all−sizvall-siz_vallsizv
总贡献为all−2sizvall-2siz_vall2sizv
显然如果一直往下走,sizvsiz_vsizv递减,所以这个东西是递增的。
所以当2sizv>all2siz_v>all2sizv>all时,往下走要比现在的答案更优。

问题来了,儿子这么多,走哪边?
树链剖分,走重链!
为什么?
其实树链剖分有个性质:对于uuu的轻儿子vvv,满足2sizv&lt;sizu2siz_v&lt;siz_u2sizv<sizu
这个结论也是比较好证明的,vvv是轻儿子,所以它子树的大小小于等于重儿子的大小,然后就成立了。
对比一下2sizv&lt;sizu2siz_v&lt;siz_u2sizv<sizu和上面的式子2sizv&gt;all2siz_v&gt;all2sizv>all
由于sizu&lt;allsiz_u&lt;allsizu<all,所以轻儿子是一定不能走下去的,只有重儿子才有可能走下去。
所以走重链就可以了。答案在xxxyyy为开始的重链上。

有了这个结论,也可以知道重心会在更大的那棵子树中。
假设sizx&gt;sizysiz_x&gt;siz_ysizx>sizy,显然2sizy&lt;all2siz_y&lt;all2sizy<all,所以在yyy的子树中下不去!
接下来就好办了,对于每条重链,可以往下倍增,倍增到最后一个满足2sizv&gt;all2siz_v&gt;all2sizv>all的,沿路统计答案。
显然可以预处理出每个节点的子树中的每个点到根的路径和,设为sumsumsum。显然sumx+len∗sizy+sumysum_x+len*siz_y+sum_ysumx+lensizy+sumy为它的初值(len表示xxxyyy的距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至于一棵子树包含另一种子树的情况,就不用说了,更简单。

时间复杂度比较优秀:O((n+q)lg⁡n)O((n+q)\lg n)O((n+q)lgn)


总结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N 100010
int n;
int fa[N];
struct EDGE{
	int to;
	EDGE *las;
} e[N];
int ne;
EDGE *last[N];
long long sum[N];
int dep[N],siz[N],hs[N],dfn[N],nowdfn,top[N];//hs为重儿子
long long ssiz[N];//表示从上到下的siz和
void dfs(int x){
	dfn[x]=++nowdfn;
	siz[x]=1;
	dep[x]=dep[fa[x]]+1;
	for (EDGE *ei=last[x];ei;ei=ei->las){
		dfs(ei->to);
		sum[x]+=sum[ei->to]+siz[ei->to];
		siz[x]+=siz[ei->to];
		if (siz[ei->to]>siz[hs[x]])
			hs[x]=ei->to;
	}
}
void dfs2(int x,int t){
	ssiz[x]=ssiz[fa[x]]+siz[x];
	top[x]=t;
	if (hs[x])
		dfs2(hs[x],t);
	for (EDGE *ei=last[x];ei;ei=ei->las)
		if (ei->to!=hs[x])
			dfs2(ei->to,ei->to);
}
int lca(int u,int v){
	while (top[u]!=top[v]){
		if (dep[top[u]]<dep[top[v]])
			swap(u,v);
		u=fa[top[u]];
	}
	return dep[u]<dep[v]?u:v;
}
int down[N][17];//倍增数组
int main(){
	scanf("%d",&n);
	for (int i=2;i<=n;++i){
		scanf("%d",&fa[i]);
		e[++ne]={i,last[fa[i]]};
		last[fa[i]]=e+ne;
	}
	dfs(1);
	dfs2(1,1);
	for (int i=1;i<=n;++i)
		down[i][0]=hs[i];
	for (int i=1;i<=16;++i)
		for (int j=1;j<=n;++j)
			down[j][i]=down[down[j][i-1]][i-1];
	int T;
	scanf("%d",&T);
	while (T--){
		int x,y;
		scanf("%d%d",&x,&y);
		if (siz[x]<siz[y])
			swap(x,y);
		long long all=siz[x],ans=sum[x];
		if (!(dfn[x]<=dfn[y] && dfn[y]<dfn[x]+siz[x])){
			all+=siz[y];
			ans+=(dep[x]+dep[y]-2*dep[lca(x,y)])*siz[y]+sum[y];
		}
		for (int i=16;i>=0;--i)
			if (all<siz[down[x][i]]*2){
				ans+=(all<<i)-2*(ssiz[down[x][i]]-ssiz[x]);
				x=down[x][i];
			}
		printf("%lld\n",ans);
	}
	return 0;
}

总结

原来树链剖分还可以这么用……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z-597/p/11145225.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