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 聚合报告---测试结果分析

本文详细解读了JMeter聚合报告的各项指标,包括请求名称、样本数、平均响应时间、中位数、百分位数、最小及最大响应时间、错误率、吞吐量以及收发数据速率,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性能测试结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当我们压力测试完后,最关心就是结果数据了,下面一起来分析Jmeter聚合报告数据。

首先来看下Jmeter的help是如何解释这些含义的。

1、Label - The label of the sample. If "Include group name in label?" is selected, then the name of the thread group is added as a prefix. This allows identical labels from different thread groups to be collated separately if required.

2、 Samples - The number of samples with the same label

3、Average - The average time of a set of results

4、Median - The median is the time in the middle of a set of results. 50% of the samples took no more than this time; the remainder took at least as long。

5、90% Line - 90% of the samples took no more than this time. The remaining samples took at least as long as this. (90th percentile)

6、95% Line - 95% of the samples took no more than this time. The remaining samples took at least as long as this. (95th percentile)

7、99% Line - 99% of the samples took no more than this time. The remaining samples took at least as long as this. (99th percentile)

8、Min - The shortest time for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label

9、Max - The longest time for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label

10、Error % - Percent of requests with errors

11、Throughput - the Throughput is measured in requests per second/minute/hour. The time unit is chosen so that the displayed rate is at least 1.0. When the throughput is saved to a CSV file, it is expressed in requests/second, i.e. 30.0 requests/minute is saved as 0.5.

12、Received KB/sec - The throughput measured in received Kilobytes per second

13、Sent KB/sec - The throughput measured in sent Kilobytes per second

我用百度翻译了一下,大致意思如下:

1、Label - 请求对应的name属性值。

2、 Samples - 具有相同标号的样本数,总的发出请求数。

3、Average - 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4、Median - 50%的样本都没有超过这个时间。这个值是指把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将其排列,就是排列在第50%的值。

5、90% Line - 90%的样本都没有超过这个时间。这个值是指把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将其排列,就是排列在第90%的值。

6、95% Line - 95%的样本都没有超过这个时间。这个值是指把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将其排列,就是排列在第95%的值。

7、99% Line - 99%的样本都没有超过这个时间。这个值是指把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将其排列,就是排列在第99%的值。

8、Min - 最小响应时间。

9、Max - 最大响应时间。

10、Error % - 本次测试中,有错误请求的百分比。

11、Throughput - 吞吐量是以每秒/分钟/小时的请求量来度量的。这里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

12、Received KB/sec - 收到的千字节每秒的吞吐量测试。

13、Sent KB/sec - 发送的千字节每秒的吞吐量测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aohuhu/p/9694122.html

### 3.1 测试概述 测试目的是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压力下的性能表现,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仍能稳定运行。测试范围涵盖用户登录、注册、数据查询等核心接口。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为8核CPU、16GB内存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为CentOS 7,数据库为MySQL 8.0,应用服务器为Tomcat 9。测试工具使用的是Apache JMeter 5.4版本,测试时间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5日[^2]。 ### 3.2 测试计划 测试场景模拟了200个并发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持续时间为30分钟。测试数据包括1000条用户注册信息和5000条查询请求。测试配置包括线程组设置为200线程,循环次数为10次,Ramp-Up时间为60秒,以及使用CSV文件进行参数化输入[^2]。 ### 3.3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过程中,JMeter脚本包括HTTP请求、响应断言、定时器等组件,确保测试请求符合预期。监控指标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内存)等。在测试过程中,使用JMeter的监听器插件(如“查看结果树”、“聚合报告”)记录和分析测试数据[^1]。 ### 3.4 测试结果 性能结果方面,平均响应时间为250ms,最大响应时间为800ms,最小响应时间为120ms,吞吐量为每秒处理450个请求,错误率为0.5%。通过响应时间图表和吞吐量趋势图,可以观察到系统在压力下的稳定性。错误分析中发现,部分请求因数据库连接池满而失败,错误码为503。性能瓶颈主要集中在数据库层,特别是在高并发查询操作时出现延迟[^2]。 ### 3.5 测试结论 基于测试结果,系统在200并发用户下整体性能良好,但数据库层存在性能瓶颈。建议优化数据库索引、增加连接池大小、引入缓存机制(如Redis)以提升系统吞吐能力和响应速度。 ### 3.6 附件 测试过程中生成的日志文件已归档,包括JMeter的原始测试结果(.jtl文件)、数据库日志、服务器监控日志等。关键截图包括JMeter聚合报告截图、响应时间趋势图、数据库连接池监控图等。 ### 3.7 测试团队 测试人员包括张三(测试工程师)、李四(性能测试专家),审核人员为王五(技术负责人)。 ```bash # 示例JMeter命令行执行脚本 jmeter -n -t /path/to/testplan.jmx -l /path/to/results.jtl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