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对焦中的相位对焦与反差对焦

本文深入解析了相位对焦(PDAF)与反差对焦(CDAF)两种主流自动对焦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相位对焦速度快,适用于光线充足环境;反差对焦精度高,对光线条件要求较低。文章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的实现机制,以及在不同设备如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和智能手机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般来讲:单反相机全部采用相位式对焦。无反相机和消费级相机采用反差式对焦。

图像最清晰----对比度最大-----像差最小

反差对焦就是通过找对焦区域对比度最大的点作为对焦准确的点,而相位对焦则是找对焦区域相差最小的点作为对焦准确的点。

相位对焦速度更快,反差对焦成功率更高。

相位对焦实现复杂需要额外的相位检测装置或者对sensor的pixel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而反差对焦则实现较简单,只需要通过算法去判断对比度就行了,并且对光线的要求不是那么高。

相位对焦

 

相位对焦——PDAF:它的全称是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相位对焦技术在数码相机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机领域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位检测对焦系统构造相对复杂,通过分离镜头和线性传感器将图像分离出2个图像,然后通过线性传感器检测出两个图像之间的距离。

单反相机普遍采用相位对焦系统,相比于数码单反相机上的相位对焦,手机上的相位对焦则是直接将自动对焦传感器与像素传感器直接集成在一起

即从像素传感器上拿出左右相对的成对像素点,分别对场景中的物体进行进光量等信息的检测,通过比对左右两侧的相关值情况,便会迅速找出准确的对焦点,之后镜间马达便会一次性将镜片推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

 

在讨论PDAF功能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声称通过该功能模组能够知道当前被摄物的距离。其实我们并非物理上知道被摄物的距离,而是通过左右shield pixel之间的差异来将被摄物映射到镜头移动距离中的某个位置。

系统在进行对焦的时候,需要将检测到的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转换为离焦率(Defocus Value),这个转换过程应用到的表单数据称为DCC(defocus conversion coefficient)。这个转换过程应用到的表单数据称为DCC(defocus conversion coefficient)离焦转换系数。

 

【优缺点】

相位式对焦是通过相位检测的线性信号来判断当前的焦点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并且准确的告诉镜头驱动模块,应该将镜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而且在准确焦点位置的时候,相位检测系统可以准确的知道当前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不需要再重复来回移动对焦镜片组。所以在速度上会比反差式对焦要快很多。

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还是会出现反复对焦、难以对焦的状况。这主要就是拍摄光亮和景物反差的缘由所导致的。 相位式对焦也是被动式的对焦方式,是靠光线反射进镜头。然后传送到相应的部件上去进行识别,然后驱动对焦模块如何工作的。那么当光线弱、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焦速度和性能会明显下降。(注意,对焦点只是采样只是焦点范围内一小部分区域的光线。也许此时你整个画面很明亮),感光器根本就无法做判断,就会出现难以对焦的局面。

 

相位对焦虽然在对焦速度上较有优势,但是在对焦精度上却受限颇多。因为由镜头进入的光通过半反射镜,再经过折射到达对焦传感器。因此,传感器的位置要非常精确。此外,由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机内材料会发生膨胀或伸缩,因此到AF传感器的光路长会发生变化,对焦成功率会受到影响。

反差对焦将对焦传感器、半反射镜取消了,由此引发的光路长度变化等顾虑也就没有了,因此也提高了对焦成功率。


 

相位对焦,它的原理是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

传统的单反相机拥有对焦传感器,在反光板背面还有副反光板,副反光板会把从镜头入射的部分光线送到对焦传感器上,通过测距确定焦点,再由系统控制镜头的移动完成自动对焦。

而由于手机摄像头模组高度集成的要求,独立的对焦传感器肯定是放不进去的,于是人们直接在CMOS(感光元件)上留出一些成对儿的遮蔽像素点来进行相位检测。 遮蔽像素点由两个像素成对组成,两个像素通过微透镜各自成像。

对焦系统根据判断信号波峰的位置可判断出镜头应该往前还是往后偏移,从而迅速准确合焦。


 

反差式对焦

反差对焦-CDAF- Contrast Detection Auto Focus

 

实际中的对焦方式

 

 

【参考文献&转载自】

相位对焦与反差对焦 - 简书 https://www.jianshu.com/p/175dedb11d19

摄像头模组 PDAF对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 - agwtpcbox - 优快云博客 https://blog.youkuaiyun.com/agwtpcbox/article/details/56676758

手机拍照反差对焦、相位对焦和激光对焦系统解析_百度经验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22a299b5c882a29e19376aad.html

相位式对焦和反差式对焦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13/10/941837_401487493.shtml

精度高速度快厂商爱 详解PDAF相位对焦(全文)_OPPO R7_手机评测-中关村在线 http://mobile.zol.com.cn/526/5261528_all.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xl845235800/p/9725250.html

### 关于摄像头焦距对焦的技术原理 #### 一、焦距的概念及其影响 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传感器平面的距离,它决定了拍摄物体在图像中的大小以及视角范围。短焦距(广角镜头)能够捕捉更宽广的画面,而长焦距则放大远处的对象并压缩景深[^1]。 #### 二、自动对焦的工作机制 自动对焦技术通过检测目标对象的位置来调整镜头位置以达到清晰成像的目的。目前主流有三种方式:相位差检测(PDAF),反差检测(CDAF) 及激光辅助自动对焦(LAAF)[^3]。 - **PDAF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这种方法利用两个子像素接收光线的角度差异来进行快速计算并对齐焦点所在处。其优势在于速度快且适合动态场景追踪;然而,在弱光环境中表现可能不如其他方案稳定[^1]。 - **CDAF (Contrast Detection Autofocus)** 如所描述那样,这是一种基于寻找最高对比度点的方法完成聚焦操作——当画面变得越来越锐利时意味着接近理想状态直至找到峰值为止[^2]。虽然精度高但耗时较长尤其面对低纹理区域会显得吃力。 - **LAAF (Laser-Assisted Autofocus)** 使用红外线或者可见光束测量距离从而指导镜片组移动至恰当之处形成清晰影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夜间摄影因为不受环境亮度限制太多但是成本较高而且覆盖范围有限制[^1]。 #### 三、混合型AF系统的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融合以上提到的各种独立模式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即所谓的“Hybrid AF”。这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切换最适合当前条件下的算法组合进而全面提升用户体验质量。 ```python def autofocus_system(type_of_af, light_condition): if type_of_af == 'PDAF' and not low_light(light_condition): return adjust_lens_by_phase_difference() elif type_of_af == 'CDAF': return find_maximum_contrast_and_adjust() elif type_of_af == 'LAAF': return measure_distance_via_laser_and_move_lens() def hybrid_autofocus(current_scene_analysis): best_method = determine_optimal_strategy_from_scene(current_scene_analysis) return apply_specific_focus_technique(best_method) ``` #### 四、VCM 技术简介 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 是驱动镜头进行前后伸缩的核心部件之一用于执行具体的物理动作配合软件层面指令共同达成最终目的即让照片主体呈现得更加鲜明可辨认[^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