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梦(1980.5.银川。文代会)
青春有梦苦谁知,汗水挥来伴墨池。
摇动云山书彩绘,梅花映雪化情诗。
【注】1980年5月召开宁夏第二次文代会,先后组建了8个文艺家协会(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曲艺杂技家协会筹备组;银川、石嘴山、银南、固原两市两地建立了文联和文艺协会。我也于此年调入银南文联。
重到南京【1980.10.1.南京】
白门烟柳古依然,江草萋萋六朝寒。
燕子斜阳来又去,缤纷花雨满长干。
注:1980年9月底,银南行署文教局组织所属七县文化馆长到江淮苏浙及山东等地考察群众文化场馆建设,我随行。白门、长干,都是南京的代指。
雨花台【1980.10.南京】
雨花落尽泪花开,再度振衣上陵台。
破碎山河谁整理?先驱强国救亡衰。
忠魂铁骨归净土,英烈捐躯何伟哉。
追缅肃然徘徊久,于无声处响惊雷。
【注】1966年10月第一次来南京,写有雨花台诗。今来南京仍是10月。
枫桥【1980.10.苏州】
月落乌啼霜露天,钟声次第到客船。
几星渔火憔形悴,未近乡关难梦圆。
教弩台【1980.10.合肥】
平生何事涉江淮,一路高歌步瑶阶。
远客听松知古佛,烟波忧乐各登台。
【注】教弩台,亦名点将台,位于安徽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大历年间(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阁上撰有楹联:“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难,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宋人吴资诗云:“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道出了“教弩台”与“明教寺”的历史关系。水绳磨成的23条深沟,堪为千年历史之见证。
阮郎归·黄山三首(1980.10.徽州)
万峰罗列簇芙蕖,嵩华秀不如。虽传峭拔卅六躯,参差峰万余。
浮丘灶,黄帝书,神仙遗旧居。攀登欲上最高顶,御风驾鹤車。
又
云烟倏忽化飘冥,峰峦入画屏。地连药鼎沸汤渟,龙须草树腥。
霞半壁,洞幽深,寒雹古湫灵。消息去后少霓旌,仙韶动俗听。
又
清溪路尽见仙图,乱云插帝都。雾开虎豹怪姿出,松隐龙状孤。
霞似火,火如忽,精舍碍灵乌。我来为访容成侣,丹丘果有无?
【注】第一次来黄山,就被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所震慑。以至于在天都峰流连至日落,忘记与“大部队”在西海晚宿的约会。为了赶天明到西海,便与刘存义、苏义冒险夜行,摸黑穿过鳌鱼洞,翻过莲花峰......,天亮时才赶到光明顶(此处据西海尚有十余里陡峭的山路),在那儿观看了黄山日出。也因此,彻底错过了与“大部队”在黄山的汇合。一直到杭州,我们才又聚到了一起。
卅六躯,指黄山三十六峰。浮丘,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助手,他陪黄帝到黄山炼丹,所以,黄山有浮丘峰、浮反峰、浮丘溪、浮丘庙、浮丘坛、浮丘灶等名胜。《黄帝书》为道家黄老学派典籍的总称,黄老学派为道家黄帝之言与老学的合称。
黄山盛产中草药,又多温泉,故有“地连药鼎沸汤渟”之说。
丹丘,亦作“ 丹邱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王逸 注:“ 丹丘 昼夜常明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於是好道之俦自远方集,或弦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历 丹丘 。” 唐 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诗:“荒驿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吴伟业 《海市四首次张石平观察韵》之三:“却笑 燕 齐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杭州西湖(1980.10.杭州)
壁上留诗叹俊才,新来我辈羡先来。
杭州太守今谁是?几数梅花依旧栽。
【注】杭州西湖有很多“题壁诗”,著名的有北宋僧人清顺的《题西湖僧舍壁》、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岳飞墓(1980.10.杭州)
遗恨黄龙未著鞭,中原无泪洒冰天。
潺湲十里西湖水,都是潇潇雨歇篇。
【注】岳飞墓,亦称岳坟,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 ,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即黄龙府,位于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俘虏宋朝徽、钦二帝,曾将他们一度囚禁于此。岳飞曾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
阮郎归·修水怀黄庭坚【1980.10.修水】
修河一望水宽平,星临大野隐。杭山树色近朦胧,云遮月半明。
曾磊落,也峥嵘,行人凭吊频。百年立派自纵横,先生有后盟。
【注】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阮郎归·五岳(五首)【1980.11.吴忠】
泰山
秦松汉柏壮乾坤,满山嵌古痕。雕梁画栋越天门,千阶梵道深。
鲁台月,照躬民,光昭济世魂。谁横义剑斩顽鲸?聚沙填海人。
华山
秦川一脉蕴五峰,莲花绽玉容。劈山救母古闻名,造物叹神功。
石崖隶,万古文,云台气势雄。千年雾霭涌丹宫,风尘昭史同。
嵩山
禅音玅律自九泉,悠悠过客闲。幽奇莫问是何山,连峰古寺间。
月皎皎,水潺潺,铮铮少林悬。谁横玉剑斩凶顽?东宫悟道禅。
恒山
冲天峭壁鬼神惊,剑峰拔地涌。兵家自古必相争,虎踞天下名。
仙府乐,是天声,有意道禅行。断崖啼鸟闲愁去,吟诗壮志生。
衡山
如飞独秀四季香,灵峰回雁翔。禅宗圣地誉衡阳,书斋域内芳。
松叠浪,浪宣章,祝融谒寿忙。祥和一派对天光,诗成韵味长。
注: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