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和Uboot下eMMC boot分区读写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Linux和Uboot环境下读写eMMC的boot分区。在Linux下,需要通过修改force_ro设置来启用写权限。在uboot下,需配置PARTITION_CONFIG寄存器来切换到boot分区。内容涉及eMMC的分区结构、force_ro的工作原理及bootloader的烧写操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关键词:eMMC boot、PARTITION_CONFIG、force_ro等。

1. eMMC的分区

大部分eMMC都有类似如下的分区,其中BOOT、RPMB和UDA一般是默认存在的,gpp分区需要手动创建。

BOOT主要是为了支持从eMMC启动系统而设计的;RPMB即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简称,通常用来保存安全线管的数据;GPP主要用于存储系统或者用户数据。

UDA通常会进行再分区,然后根据不同目的存放相关数据,或者格式化成不同文件系统。

2. Linux下读写boot分区

因为boot分区中一般存放的是bootloader或者相关配置参数,这些参数一般是不允许修改的,所以默认情况下是能读boot分区,不能写。

2.1 使能读写

如果需要些则需要,修改/sys/block/mmcblk0boot1/force_ro。

使能写:

echo 0 > /sys/block/mmcblk0boot1/force_ro

关闭写:

echo 1 > /sys/block/mmcblk0boot1/force_ro

在重启之后,force_ro会恢复为1。

2.2 内核force_ro实现

下面来看看force_ro是如何起作用的?

eMMC在被初始化的时候,调用mmc_blk_probe(),这里面会在每个设备下创建force_ro sysfs节点。

static int mmc_blk_probe(struct mmc_card *card)
{
...
    if (mmc_add_disk(md))
        goto out;
...
}

static int mmc_add_disk(struct mmc_blk_data *md)
{
    int ret;
    struct mmc_card *card = md->queue.card;

    device_add_disk(md->parent, md->disk);
    md->force_ro.show = force_ro_show;
    md->force_ro.store = force_ro_store;----------------------------------------------设置分区是否只读,0可读写;1只读。
    sysfs_attr_init(&md->force_ro.attr);
    md->force_ro.attr.name = "force_ro";
    md->force_ro.attr.mode = S_IRUGO | S_IWUSR;
    ret = device_create_file(disk_to_dev(md->disk), &md->force_ro);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在U-Boot中能否给eMMC分区。首先,我需要回想一下U-Boot的功能常见操作。U-Boot主要是一个引导加载程序,它的核心任务是初始化硬件,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启动。但用户想知道是否可以在U-Boot阶段进行eMMC分区。 接下来,我应该确认U-Boot是否支持分区操作。根据之前的知识,U-Boot确实提供了一些存储命令,比如mmc part,可以查看分区表,或者mmc write用于写入数据。但是,创建分区通常需要修改分区表,比如MBR或GPT。U-Boot是否支持直接修改这些结构呢? 我记得在U-Boot中,虽然可以访问存储设备,但并没有像fdisk或gdisk这样的高级分区工具。所以,用户可能需要通过手动操作分区表,或者预先准备好分区表数据,然后通过U-Boot写入到eMMC的特定位置。例如,使用mmc write命令将预先制作好的MBR写入到eMMC的起始扇区。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使用U-Boot的环境变量来设置启动参数,指定内核根文件系统的分区。这时候分区的信息需要正确,否则系统无法启动。所以,虽然U-Boot本身不提供交互式分区工具,但可以通过脚本或预先配置的方式实现分区的设定。 还需要考虑不同平台的支持情况,有些厂商可能对U-Boot进行了定制,添加了更多分区管理的命令。这时候用户需要查阅具体平台的文档,确认是否有相关扩展功能。 用户可能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也许他们希望在启动阶段之前动态调整分区,或者在量产时自动化分区过程。这时候在U-Boot中实现分区可能更高效,不需要进入完整的操作系统环境。但需要确保操作的正确性,避免损坏现有数据。 最后,我应该总结U-Boot的能力,指出虽然原生不支持交互式分区,但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脚本实现,并提醒用户注意风险,建议优先在操作系统内进行分区操作,除非有特殊需求。同时,给出具体步骤示例命令,帮助用户理解如何操作。</think>在U-Boot中**可以间接操作eMMC分区**,但需要明确其能力边界。以下是技术细节说明: --- ### **一、U-BooteMMC分区的支持特性** | 能力 | 说明 | |-----------------------|--------------------------------------------------------------------| | **查看现有分区** | 通过`mmc part`命令显示当前分区表(仅支持MBR/GPT解析) | | **原始扇区读写** | 使用`mmc write`/`mmc read`直接操作扇区,可覆盖分区表 | | **分区访问** | 通过`mmc dev`+分区号选择分区,支持按分区读写数据 | | **无交互式工具** | 不提供类似`fdisk`的交互式分区工具 | --- ### **二、实际操作流程(示例:创建MBR分区)** 1. **查看当前eMMC布局** ```bash mmc dev 0 # 选择eMMC设备 mmc part # 显示分区表 ``` 2. **手动构建MBR分区表** - 在Linux系统中用`fdisk`生成一个MBR二进制文件(假设为`mbr.bin`),包含所需分区结构 - 将该文件通过tftp加载到内存: ```bash tftp ${loadaddr} mbr.bin ``` 3. **写入MBR到eMMC** ```bash mmc write ${loadaddr} 0 1 # 将MBR写入第0个扇区(LBA 0),1个block ``` 4. **验证分区** ```bash mmc part # 应显示新分区表 ``` --- ### **三、关键限制与注意事项** 1. **风险操作** - 直接写扇区可能破坏已有数据 - 必须确保分区表二进制数据的正确性 2. **高级分区需求** | 需求 | U-Boot解决方案 | |---------------------|----------------------------------------| | GPT分区表 | 需预先制作完整GPT头并写入34个扇区 | | 分区对齐优化 | 需人工计算对齐参数 | | 文件系统创建 | 仅支持写入裸数据,需后续在OS中格式化 | 3. **典型应用场景** - 量产设备时预烧录分区表 - 紧急修复损坏的分区表 - 无操作系统环境的低级操作 --- ### **四、推荐方案对比** |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 | **U-Boot手动操作** | 不依赖操作系统 | 高风险,操作复杂 | | **Linux环境下操作** | 可用`fdisk/parted`等工具 | 需要先启动到操作系统 | | **预编译脚本** | 适合批量生产 | 需要提前准备分区方案 | --- ### **五、实践建议** 1. 优先在Linux系统中完成分区操作(通过`fdisk/parted`) 2. 若必须在U-Boot中操作: - 使用`mmc read`先备份原始扇区 - 用`crc32`校验分区表数据的完整性 - 通过U-Boot脚本自动化流程: ```bash # 示例脚本片段 setenv mbr_sectors 1 tftp ${loadaddr} mbr.bin mmc write ${loadaddr} 0 ${mbr_sectors} ``` 3. 对于现代eMMC设备(≥5.0版本),建议直接操作`ext_csd`寄存器配置硬件分区(需要特定驱动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