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之MST算法

本文介绍了最小生成树算法(MST)在聚类和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应用。首先讲解了平均链接算法的实现过程,然后详细阐述了MST算法如何用于确定城市之间的最短网络铺设,通过建立城市类和边类来计算城市点之间的距离,并通过MST类计算最短路径。最后给出了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多个城市间的最短线路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介绍最小生成树算法(MST)之前,简单说一下平均链接算法(average-link)的实现过程,平均链接聚类算法和单链接类似,多了计算聚类之间距离矩阵的步骤
实现步骤如下:


1,将元素各成一组,把这些组放入容器H

2,循环元素距离数组,根据两层下标得到将要比较的两个元素A,B

3,在H中分别查找含有A,B的组AH,BH。假如AH不等于BH(也就是A,B不同组), AH和BH的距离累加A,B的距离。

4,得到组间距离数组后,循环比较组间距离与阀值,小于阀值,则此两组合并成一组,合并之前把H中的两个作为比较的原始组删除。

MST算法比较有意思点,不仅用于聚类,还可以解决最短铺路成本这类问题。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现在想在多个城市之间铺网络,怎样才是最短距离?每个城市当作一个数据点,每个点间的距离称为一个边,最短距离实际上就是求得每个点都能连成边,但是又不会回路的情况。
实现过程如下:
1,首先建立城市类和边类,如下
01
/**
02
* 城市
03
*
04
* <a href="http://my.oschina.net/arthor" class="referer" target="_blank">@author</a> duyf
05
*
06
*/
07
class City {
08

09
private String name;
10
// 经度
11
private double x;
12

13
// 纬度
14
private double y;
15

16
public double getX() {
17
return x;
18
}
19

20
public void setX(double x) {
21
this.x = x;
22
}
23

24
public double getY() {
25
return y;
26
}
27

28
public void setY(double y) {
29
this.y = y;
30
}
31

32
public String getName() {
33
return name;
34
}
35

36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37
this.name = name;
38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