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 今天又开了一个新专题,dp杂题,我依旧按照之前一样,这一个专题更在一起,根据个人进度选更题目;
dp就是动态规划,本人认为,动态规划的核心就是dp状态的设立以及dp转移方程的推导,这也是训练的重中之重,所以代码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就是dp的思想;
T1:
A. 消失之物
题目描述
ftiasch 有 N 个物品, 体积分别是 W1, W2, ..., WN。 由于她的疏忽, 第 i 个物品丢失了。 “要使用剩下的 N - 1 物品装满容积为 x 的背包,有几种方法呢?” -- 这是经典的问题了。她把答案记为 Count(i, x) ,想要得到所有1 <= i <= N, 1 <= x <= M的 Count(i, x) 表格。
这道题乍一看以为就是一个裸的背包,但是(本人太弱了)我以上来先想到的是裸的$ 0/1 $背包然后就想跑$ n $遍$ 0/1 $背包,但是显然复杂度会爆炸,所以要考虑别的方法,但是还是逃不掉的dp,重点就在状态的转移,这个转移其实可以在之前的0/1背包的基础上进行转移,那么我们可以设f[maxn][2],也就是开一维半的数组,设状态为$ f[j][1] $表示背包容量为j时的方案数,因为题目恶心了我们就是要输出一个矩阵,那么我们就需要再循环i表示当我们去掉i时$ f[j][1] $就是背包容量为j时的方案数,那么就可以列出状态转移方程:(这里的0/1表示能否可以解决!)
$ f[j][0]+=f[j-v[i]] $
$ f[j][1]=f[j][0]+f[j-v[i]][1] (j-v[i]>0)$
$ f[j][1]=f[j][0] (j-v[i]<=0) $
然后就结束了,一定要记得多多取模(他让输出最低的一位,所以不那么恶心!),这道题没什么细节,就不站代码了,评论区留给你们!
UPD:这道题skyh的打法刷新了我的dp观,我是真的震惊!
天黄的这道题使用分治带dp打的,很新颖,不愧是dalao(orz),那么我也稍说一下skyh的思路:
$ (after 10 mins...) $其实和我的思路差不多,就是分治了一下,qwq


1 #include<iostream> 2 #include<cstdio>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const int N=2010; 5 int n,m,w[N]; 6 short dp[15][N]; 7 void solve(int dep,int l,int r){ 8 if(l==r){ 9 for(int i=1;i<=m;++i) printf("%d",dp[dep-1][i]); 10 puts(""); 11 return ; 12 } 13 int mid=l+r>>1; 14 for(int i=0;i<=m;++i) dp[dep][i]=dp[dep-1][i]; 15 for(int i=mid+1;i<=r;++i) for(int j=m;j>=w[i];--j) (dp[dep][j]+=dp[dep][j-w[i]])%=10; 16 solve(dep+1,l,mid); 17 for(int i=0;i<=m;++i) dp[dep][i]=dp[dep-1][i]; 18 for(int i=l;i<=mid;++i) for(int j=m;j>=w[i];--j) (dp[dep][j]+=dp[dep][j-w[i]])%=10; 19 solve(dep+1,mid+1,r); 20 } 21 int main() 22 { 23 scanf("%d%d",&n,&m); 24 for(int i=1;i<=n;++i) scanf("%d",&w[i]); 25 dp[0][0]=1; solve(1,1,n); 26 return 0; 27 }
//copyright by skyh
//copy from skyh orz
B. 方伯伯的玉米田
题目描述
方伯伯在自己的农田边散步,他突然发现田里的一排玉米非常的不美。
这排玉米一共有N株,它们的高度参差不齐。
方伯伯认为单调不下降序列很美,所以他决定先把一些玉米拔高,再把破坏美感的玉米拔除掉,使得剩下的玉米的高度构成一个单调不下降序列。
方伯伯可以选择一个区间,把这个区间的玉米全部拔高1单位高度,他可以进行最多K次这样的操作。拔玉米则可以随意选择一个集合的玉米拔掉。
问能最多剩多少株玉米,来构成一排美丽的玉米。
输入格式
第1行包含2个整数n,K,分别表示这排玉米的数目以及最多可进行多少次操作。
第2行包含n个整数,第i个数表示这排玉米,从左到右第i株玉米的高度ai。
输出格式
输出1个整数,最多剩下的玉米数。
这是学长讲过的一道例题,是数据结构优化dp,而且这道题需要证明一个引理;
引理:所有操作的右端点一定是n(最右侧)的那个点。
证明:如果将一个区间内的权值都加上一个数,只会出现两种情况:
1.区间的左侧:
之前比区间内的数小的在操作之后还是比他小;
之前比区间内的数大的在操作之后没有他大(比他小!);
之前比区间内的数大的在操作之后还是比他大;
所以区间左侧不会降低ans,还可能增加ans
2.区间的右侧:
之前比区间内的数小在操作之后还是比他小;
之前比区间内数大的,现在不一定比他大;
之前比区间内数大的,现在还是比他大;
所以区间右侧不会升高ans,还可能降低ans;
所以要保证答案最优,就要有区间右侧最小,所以就有所有的操作都以n为有区间的端点;
证明完毕;
接着回到题解,这里有了上面的引理,我们就能推出dp的状态转移方程;
设$ f[i][j] $表示以i为结尾,共被拔高了j次的ans,即以i为结尾,共被j个区间覆盖;
那么,我们根据定义可以推出状态转移方程:
$ f[i][j]=max{f[k][l]}+1 (1<=k<=i,1<=l<=j ) $且要合法才能转移;
那么这一看如果暴力求解的话复杂度爆表,所以这个可以使用二维树状数组进行优化,然后就是$ O(n*m) $的复杂度;
代码实现也很简单:


1 #include<iostream> 2 #include<cstring> 3 #include<cmath> 4 #include<cstdlib> 5 #include<cstdio> 6 using namespace std; 7 #define re register 8 int a[10005],c[10005][505],n,m,maxa,ans,sum,res; 9 int lowbit(int x){return x&(-x);} 10 void change(int x,int y,int z) 11 { 12 int yy=y; 13 while(x<=maxa+m) 14 { 15 y=yy; 16 while(y<=m+1) 17 { 18 c[x][y]=max(c[x][y],z); 19 y+=lowbit(y); 20 } 21 x+=lowbit(x); 22 } 23 } 24 int getsum(int x,int y) 25 { 26 int yy=y,sum=0; 27 while(x>0) 28 { 29 y=yy; 30 while(y>0) 31 { 32 sum=max(sum,c[x][y]); 33 y-=lowbit(y); 34 } 35 x-=lowbit(x); 36 } 37 return sum; 38 } 39 int main() 40 { 41 //freopen("simple.txt","r",stdin); 42 scanf("%d%d",&n,&m); 43 for(int i=1;i<=n;i++) 44 { 45 scanf("%d",&a[i]); 46 maxa=max(maxa,a[i]); 47 } 48 for(int i=1;i<=n;i++) 49 { 50 for(int j=m;j>=0;j--) 51 { 52 res=getsum(a[i]+j,j+1)+1; 53 change(a[i]+j,j+1,res); 54 ans=max(ans,res); 55 } 56 } 57 printf("%d\n",ans); 58 return 0; 59 }
///////这个专题的坑还很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