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网友依赖搜索引擎不愿记忆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80后一代越来越依赖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第一反应往往是求助于搜索引擎。文章揭示了80后群体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选择和依赖现象,探讨了这种依赖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儿路车,文案怎么写,作业怎么做,下班放学之后去哪K歌,明星们的八卦,哪个牌子的化妆品更适合自己,身体突然出现的小毛病,电影里的小细节,甚至是回家途中偶然遇到的那只猫的品种都成了内心永远比外在火热的“80后”搜索的对象。

  最近,一篇名为《“80后”通病》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火热转载着,因其准确的概括引起了“80后”强烈共鸣。其中一个“症状”就是:

  “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多数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知之为知之,不知搜了便知

  网友progame在一篇博文中这样描写自己被网络引擎控制的生活:“今天在乐购超市看到猜灯谜活动,以我的智商,看了半天,好像一个也猜不出,因为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丧失了探索的兴趣和钻劲了,管它什么谜,google一下吧,因为出谜的人也是智商有限,买本书或者随便网上找找应付应付,那么猜谜的我们呢,自然也是google google。”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7年搜索用户分布图”显示,有将近80%的用户年龄段分布在18岁~40岁之间。其中18岁~24岁,即“80后”所在的用户群组所占比例最高,已经达到37.84%。

  1985年出生的小杨,网龄8年,目前正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学位。那篇帖子里大部分“症状”他都符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准典型性‘80后’”。对于搜索引擎,他“依赖并且享受着”。

  小杨还向记者说起他最近的有趣经历:“那天晚上,我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开始浏览国内的论坛,准备畅快地‘潜水’,突然间,满眼的‘俯卧撑’让我觉得我仿佛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同屋的室友也跟我一样,满头雾水。我顿时就慌了,手忙脚乱地打开百度。等到答案出来的一刹那,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对于这种依赖,他很无奈地说:“产生依赖固然不好,可是我实在无法忽视它带给我的方便。”

  闷骚爱“闷搜”

  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也像练武功那样有个功力强弱之分,那网友progame和小杨充其量也就算正在修炼中的“令狐冲”,而“岳不群”们早就宣布自己已经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

  对于这样的现象,专家们也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异议和忧虑。但“80后”似乎有着自己的“偏执”。

  一篇名为《“80后”: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哪里》的网文这样写道:

  “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潮扑面而来,我们眼花缭乱,必须要迅速吸收、消化、排毒、恢复,没有什么精神导师的指引。各种媒介抛给我们真真假假的信息。新闻里整日播放着让时代蒙羞的事件。‘大人’和书本早已不能解答我们大多数的问题。”

  而根据笔者对华中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四毕业生和研一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分布于21岁~25岁之间,即“80后”所在人群。他们93%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凡事都习惯独自分享和承担,但在内心深处很渴望交流和沟通。浮躁、迷茫、孤独、自信、自卑和无奈等情绪在他们描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时体现得较为明显。研一学生薇薇在调查中说:“父母总是觉得我很优秀,我在他们面前也比较自信。而现在马上要面对社会了,我又觉得我特别渺小。这种落差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种集自信和自卑于一体的矛盾情绪,让“80后”渴望交流却难以向别人敞开心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属于闷骚型的。小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时候很想跟别人聊一聊,但总怕自己这么主动会让人家觉得奇怪,而且我说了他们也不见得会理解,这样反而失去了交流的意义,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是真的有问题不懂的话,也是直接去网上搜索更方便、准确。问别人很麻烦,而且他们也不见得很清楚啊。”

  所以,当闷骚的“80后”遇到了科技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他们选择把脑袋里涌动着的问号通通交付给“威力强大”的搜索引擎,默默地享受着那一次次的“醍醐灌顶”。

  “天下”不是搜出来的

  有限的大脑让无限的搜索引擎成了漫画书中多拉A梦的“任意门”,页面一换就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依靠它“一网搜天下”的“80后”,思维却逐渐趋于简单化。许多人开始放弃文字,用涂鸦、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刘同学认为:“‘80后’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搜一下,很少有人去找专业书籍了解。然而,网络现在只是很全面,但并不是很深入。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多都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

  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专门针对搜索引擎的网络写手。这些网络写手有意设计出让搜索引擎便于发现的信息,如大量重复的关键词、用户不可看到的文字、错误的链接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人浏览他们服务的相关网站,让网站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些内容统统都被称作“搜索引擎垃圾信息”。

  于是刹那间泥沙俱下。一旦打开搜索引擎,有用的、没用的一齐冒了出来,叫人难以甄别。

  如此看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搜索引擎才是“80后”使用它之前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而不是如何科学、准确地设置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07:19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彭颖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ube/archive/2008/07/15/1243505.html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Analog Devices公司生产的AD8436真均方根-直流(RMS-to-DC)转换器的技术细节及其应用场景。AD8436由三个独立模块构成:轨到轨FET输入放大器、高动态范围均方根计算内核和精密轨到轨输出放大器。该器件不仅体积小巧、功耗低,而且具有广泛的输入电压范围和快速响应特性。文档涵盖了AD8436的工作原理、配置选项、外部组件选择(如电容)、增益调节、单电源供电、电流互感器配置、接地故障检测、三相电源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特别强调了PCB设计注意事项和误差源分析,旨在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款高性能的RMS-DC转换器。 适合人群:从事模拟电路设计的专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确测量交流电信号均方根值的应用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电力监控等领域,实现对交流电压或电流的精准测量;②适用于手持式数字万用表及其他便携式仪器仪表,提供高效的单电源解决方案;③在电流互感器配置中,用于检测微小的电流变化,保障电气安全;④应用于三相电力系统监控,优化建立时间和转换精度。 其他说明:为了确保最佳性能,文档推荐使用高质量的电容器件,并给出了详细的PCB布局指导。同时提醒用户关注电介质吸收和泄漏电流等因素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