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自己学得不对路,没多大效果,虽然《精髓》看了两遍,还打算看一遍,看了些api但感觉并不好!
问题的本源是什么?这些API要解决什么问题?突然问自己。
好像我们总是站在一堆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中在学习,图像、文字、动画等等各种API都写好了。却忘了为什么要有这些?软件、技术都是对某一问题的现存的某一需求的解决方案,而我们的学习过程都是逆向的,往往忽视了由最初的需求而产生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在学习某种具体软件、技术时迷失方向。抓住最初的需求,才能豁然开朗。进而还可以比较各种解决方案的异同、优劣。(抓住最初的问题。自顶向下)
记得在学习c的时候,没有电脑我也学得不错。为什么条件好了,学不好了呢?与游戏无关!自己学习的方法不对!
有人说:多实践,多敲写代码,学得快!不否认,但这种方法,似乎不太适合我,因为没有多少时间用电脑!倒是看书的时间多点!我也想干脆把所有FP 9的API都抄一遍,但好像更慢!呵呵!(已经抄了一些)效果也不好!
想想原来学C的时候不就是天天看代码,分析代码吗?说明看实例,分析实例,还是很有效的!特别是在上机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
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诞生了:
1.以类的学习为单位,以包的学习为单元。对帮助文档上的实例(打印实例)进行仔细推敲,加以详细的注释。
2.注意总结各个类的属性、方法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OOP,从总体上把握API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以包为
组织形式的“分支”API的结构形式。
所以接下来的要做的是拟一个具体学习计划。
一个初初初学者的一番胡思乱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