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是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型:需要编译器,执行速度快,调试麻烦。如c语言。相当于翻译一本外文书,翻译好后再全部拿来给你看。
解释型:需要解释器,执行速度慢,调试方便。如python。相当于同声传译,看一句翻译一句。
当一段代码放入新运行环境中需要修改时,解释型语言要比编译型语言便于修改,但同样一段代码运行起来编译型速度要快于解释型。
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静态数据类型:在编译时就知道变量的类型;知道变量中有哪些属性和方法;编译时就可以访问这些属性和方法;
通过静态 访问了不属于静态数据类型的属性和方法,编译器就会报错。如java,c。
动态数据类型:编译时编译器不知道数据的真实类型,只有在运行的时候才知道数据的类型。通过动态数据类型的变量,访问了不属于动态数据类型的属性和方法,编译器不会报错。如php,python。
认为解释型语言都是动态类型语言,编译型语言都是静态类型语言。这个是错的。swift是编译型语言但是它也是动态类型语言。C#和Java是解释型语言也是静态类型语言。
小知识(动态类型语言是指在运行期间才去做数据类型检查的语言,说的是数据类型,动态语言说的是运行是改变结构,说的是代码结构。静态同理)
第一个python程序
变量的规范:
#1. 变量名只能是 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的任意组合
#2. 变量名的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while
输出0 -10
count=0
while count <10
print(count)
count+=1
for循环
for i in range(0,5,1):
print("count",i) 从0开始,循环5次,每次间隔为1。输出结果为count 0 count 1 count 2 count 3 count 4.
for i in range(0,5,2):
print("count",i) 从0开始,循环5次,每次间隔为2。输出结果为count 0 count 2 count 4.
break与continue
break:跳出循环。
continue:从头再开始一次循环。
账号密码正确就输出一张脸,然后退出,账号密码错误就是重新输入,3次就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