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cocos2d-x手机游戏开发(二)::和->

本文深入探讨了C++中的作用域解析符的使用方式,包括类成员的作用域、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的区分以及成员函数的定义方式。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作用域解析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减少命名冲突。

(一)::

1、作用域符号::的前面一般是类名称,后面一般是该类的成员名称,C++为例避免不同的类有名称相同的成员而采用作用域的方式进行区分
如:A,B表示两个类,在A,B中都有成员member。那么
      A::member就表示类A中的成员member
      B::member就表示类B中的成员member 

2、全局作用域符号:当全局变量在局部函数中与其中某个变量重名,那么就可以用::来区分如:

char    zhou;    //全局变量

void    sleep()

      char    zhou;    //局部变量

      char(局部变量) = char(局部变量) *char(局部变量) ; 

     ::char(全局变量) =::char(全局变量) *char(局部变量);

 

3、::是C++里的“作用域分解运算符”。比如声明了一个类A,类A里声明了一个成员函数voidf(),但没有在类的声明里给出f的定义,那么在类外定义f时,就要写成voidA::f(),表示这个f()函数是类A的成员函数。例如:

 

 1 class CA {  
 2 public:  
 3   int ca_var;  
 4   int add(int a, int b);  
 5   int add(int a);  
 6 }; 
 7   
 8 //那么在实现这个函数时,必须这样书写:  
 9 int CA::add(int a, int b)  
10 {  
11   return a + b;  
12 }  
13   
14 //另外,双冒号也常常用于在类变量内部作为当前类实例的元素进行表示,比如:  
15 int CA::add(int a)  
16 {  
17   return a + ::ca_var;  
18 } 

 

该文章系转载:http://www.cnblogs.com/charley_yang/archive/2011/02/24/1964217.html,只为学习记录只用。

(二)->

A *p则:p->play()使用; 左边是结构指针。
A p 则:p.paly()使用; 左边是结构变量。

总结:
箭头(->):左边必须为指针;
点号(.):左边必须为实体。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wjtssy/articles/2893130.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