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破裂矩张量的发展历史

描述不同规模地震的震源参数各有差异:

一般人们将其分为两类模型:点源模型与非点源模型

点源模型适用于中小型地震,根据震源类型的不同可再细分为单力偶震源和双力偶震源,也可以采用中心矩张量(CMT)来描述。针对此类规模的地震特点,Chen等提出了有限破裂矩张量的概念,即在CMT的基础上增加断层破裂区长度,宽度,破裂速度及方向矢量等参数。

然而,对于震级大于7的地震而言,其破裂长度往往可达到几十千米乃至上千千米,在这种规模尺寸下,采用点源模型或FMT已不适合用于描述震源的真实情况,所以对强地震震源通常采用非点源模型,主要是有限破裂模型。

对于中等强度的地震,将震源简化为一个双力偶模型下的中心矩张量。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震源参数的空间复杂度,有助于快速反演得出结果,但它在描述中等以上强度的地震震源时,存在无法确定实际破裂发生在哪个共轭面上的缺点,也无法给出断层破裂传播方向和速度。这时有限破裂模型就比较适合它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eisjun/p/7275568.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