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下一个进程在内存里有三部分的数据,分别是“代码段”,“堆 栈段”和“数据段”。
>代码段:存放程序代码的数据;
>堆栈段:存放子程序的返回地址、子程序的参数以及程序的局部变量;
>数据段:存放程序的全局变量,常数以及动态数据分配的数据 空间; 系统如果同时运行多个相同的程序,它们之间就不能使用同一个堆栈段 和数据段。
2.在传统的unix环境下,使用fork()和exec()来创建和修改进程:
>fork()用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该进程几乎是当前进程的一个 完全拷贝;
>exec()用来启动另外的进程以取代当前运行的进程。 vfork()和fork()在unix中的差别暂不考虑。
3.一般CPU都是以“页”构成的,其一页一般情况下是4086字节大小,而 不论是数据段还是堆栈段都是有许多页构成的。
fork函数复制这两个段 ,只是“逻辑”上的,并非“物理”上的;也就是说,实际执行fork时 ,物理空间上两个进程的数据段和堆栈段都还是共享的;
当有一个进程写了某个数据时,这时两个进程之间的数据才有了区别,系统就将有区 别的“页”从物理上也分开。系统在空间上的开销就可以达到最小。
4. 进程间通信:
>无名管道:
2 #define OUTPUT 1
3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4 {
5 int file_descriptors[2];
6 pid_t pid;
7 char buf[256];
8 int returned_count;
9 pipe(file_descriptors);
10 if( (pid = fork()) == -1) {
11 printf("Error in fork\n");
12 exit(1);
13 }
14 if(pid == 0) {
15 printf("in the spawned (child) process...\n");
16 close(file_descriptors[INPUT]);
17 write(file_descriptors[OUTPUT],"test data",strlen("test data"));
18 exit(0);
19 } else {
20 printf("in the spawning (parent) process...\n");
21 close(file_descriptors[OUTPUT]);
22 returned_count = read(file_descriptors[INPUT],buf,sizeof(buf));
23 printf("%d bytes of data received from spawned process:%s\n",returned_count,buf);
24 }
25 retrun 0;
26 }
>有名管道可以用两种方式创建:
>>mkfifo("myfifo","rw");
>>mknod myfifo p
生成了有名管道后,就可以像操作一般的文件那样用I/O函数如open,read,close等来操作了。
这个不罗嗦……
>消息队列,适用于同一台机子上的进程间通信,被建议忽略……(我们好像还在用)
—————————下面的下次再写———————————
>共享内存
>信号
>套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