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是远端过程调用,其调用协议通常包含传输协议和序列化协议。
传输协议包含: 如著名的 [gRPC](grpc / grpc.io) 使用的 http2 协议,也有如dubbo一类的自定义报文的tcp协议。
序列化协议包含: 如基于文本编码的 xml json,也有二进制编码的 protobuf hessian等。
流行的RPC框架
目前流行的开源RPC框架还是比较多的。下面重点介绍三种:
- gRPC是Google最近公布的开源软件,基于最新的HTTP2.0协议,并支持常见的众多编程语言。 我们知道HTTP2.0是基于二进制的HTTP协议升级版本,目前各大浏览器都在快马加鞭的加以支持。 这个RPC框架是基于HTTP协议实现的,底层使用到了Netty框架的支持。
- Thrift是Facebook的一个开源项目,主要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它有一个代码生成器来对它所定义的IDL定义文件自动生成服务代码框架。用户只要在其之前进行二次开发就行,对于底层的RPC通讯等都是透明的。不过这个对于用户来说的话需要学习特定领域语言这个特性,还是有一定成本的。
- Dubbo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RPC框架,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协议和序列化框架都可以插拔是及其鲜明的特色。同样 的远程接口是基于Java Interface,并且依托于spring框架方便开发。可以方便的打包成单一文件,独立进程运行,和现在的微服务概念一致。
简单来说成熟的rpc库相对http容器,更多的是封装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熔断降级”一类面向服务的高级特性。可以这么理解,rpc框架是面向服务的更高级的封装。如果把一个http servlet容器上封装一层服务发现和函数代理调用,那它就已经可以做一个rpc框架了。
为什么要用rpc调用?
http接口是在接口不多、系统与系统交互较少的情况下,解决信息孤岛初期常使用的一种通信手段;优点就是简单、直接、开发方便。利用现成的http协议 进行传输。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型的网站,内部子系统较多、接口非常多的情况下,RPC框架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RPC框架一般都有注册中心,有丰富的监控管理;发布、下线接口、动态扩展等,对调用方来说是无感知、统 一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