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2:History: The First Internet - NSFNet

本文介绍了超级计算机推动国家网络发展的历程。先回顾计算机间连接方式,如拨号、租用线路,以及存储转发网络原理与实现。还提到分组交换的出现解决信息传输效率问题,ARPAANET是互联网鼻祖。接着讲述美国超级计算机中心由来,以及NSFNET的组建、发展,它最终替代ARPAnet成互联网骨干。

(一)Supercomputers Justify a National Network(超级计算机证明了国家网络的合理性)

1.History Through Supercomputing(超级计算机的历史)

  • 计算机间的连接

拨号连接:20世纪70年代拨号连接已经非常普遍,通过拨号连接可以连接到远距离的电脑,数据是被编码成声音进行传输。

使用租用线路:从电话公司可以获取到两个点之间的连接。这种方式无需拨号,因为它总是连通的。但是这种方式比较昂贵,线路的成本随距离增加。

  •  存储转发网络

目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学术界的连接,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

原理: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器先将输入端口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并过滤掉冲突包错误。确定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不足:数据处理时延时大。优点一: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优点二:这种交换方式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实现的办法是将10Mbps低速包存储起来,再通过100Mbps速率转发到端口上。

实现:通过建立更多的节点。比如说原来A和B之间已经有了一条线路,这条线路只能提供A与B之间的连接。要是在A与B之间再增加几个节点,就可以实现更多节点之间的通信,与此同时因为本身A、B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其他节点也只是加了这条线路上,所以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

例子:BITNETBITNET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网络,主要是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基于存储转发。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网络研究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①如何避免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连接或长蛇状连接?

②如何动态处理多个路径之间的切换和中断?

③如何同时有效地传输多个消息?

  •  有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分组交换的出现

出现原因:在简单的存储转发中,大的信息会阻塞小的信息的发送,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效率。

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它将用户通信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首部,每个带有首部的数据段就构成了一个分组。首部指明了该分组发送的地址,当交换机收到分组之后,将根据首部中的地址信息将分组转发到目的地。能够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被称为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的本质就是存储转发,它将所接受的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队,当它可以发送信息时,再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路由上,完成转发。其存储转发的过程就是分组交换的过程。

特点:将每条消息分成一个一个的数据包,并且允许这些数据包在不同的路径上传输,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用专用计算机——路由器来控制流量。

  • ARPAANET

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是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数据包交换网络,是全球互联网的鼻祖。

  • 超级计算机中心的由来

主要是由于科学研究需要越来越快的计算机,越来越多的大学要求拥有自己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这些大学都找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申请,个个都是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是几百万dollars,这谁顶得住啊。于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想:“为什么不买几台超级计算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共享网络呢?”

  • Larry smarr

推动了美国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建立。最早的四个超级计算机中心是在: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圣地亚哥大学。

2. The First "Internet"-NSFnet

  • 背景

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决定组建NSFNET。通过56kb/s的通信线路将美国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NSFNET采取的是一种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广域网络,整个网络系统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各大学的主机可连接到本校的校园网,校园网可就近连接到地区网,每个地区网又连接到主干网,主干网再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ARPANET连接。这样一来,学校中的任一主机可以通过NSFNET来访问任何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后来,NSFNET所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全美的大学和科研机构,NSFNET和ARPANET就是美国乃至世界Internet的基础。

  • NSFNET的发展和ARPANET的退役

随着NSFNET的广泛流行,NSF不断升级它的骨干网络。1990年,NSFNET代替了原来的慢速的ARPAnet,成为互联网的骨干网络,ARPAnet在1989年被关闭,1990年正式退役。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Kweng/p/11180669.html

多角色体系 支持管理员、商家、消费者三种角色,权限分级管控: 管理员:负责平台整体配置、用户审核、数据监控等全局操作。 商家:管理店铺信息、发布商品、处理订单、回复评价等。 消费者: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评价商品等。 实现用户注册(手机号 / 邮箱验证)、登录(支持密码 / 验证码 / 第三方登录)、个人信息管理(头像、收货地址、密码修改)。 权限精细化控制 商家仅能管理自家店铺及商品,消费者仅能查看和购买商品,管理员拥有全平台数据访问权限。 二、商品管理功能 商品信息维护 商家可发布商品:填写名称、分类(如服饰、电子产品)、子类别(如手机、笔记本)、规格(尺寸、颜色、型号)、价格、库存、详情描述(图文)、物流信息(运费、发货地)等。 支持商品上下架、库存调整、信息编辑,系统自动记录商品状态变更日志。 商品分类与搜索 按多级分类展示商品(如 “数码产品→手机→智能手机”),支持自定义分类体系。 提供智能搜索功能:按关键词(名称、品牌)搜索,支持模糊匹配和搜索联想;结合用户浏览历史对搜索结果排序(优先展示高相关度商品)。 商品推荐 基于用户浏览、收藏、购买记录,推荐相似商品(如 “浏览过该商品的用户还买了…”)。 首页展示热门商品(销量 TOP10)、新品上架、限时折扣等推荐列表。 三、订单与交易管理 购物车与下单 消费者可将商品加入购物车,支持修改数量、选择规格、移除商品,系统自动计算总价(含运费、折扣)。 下单流程:确认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在线支付、货到付款)→提交订单→系统生成唯一订单号。 订单处理流程 订单状态跟踪:待支付→已支付→商家发货→物流运输→消费者收货→订单完成,各状态变更实时通知用户。 商家端功能:查看新订单提醒、确认发货(填写物流单号)、处理退款申请(需审核理由)。 消费者端功能:查看订单详情、追踪物流、申请退款 / 退货、确认收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