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友元(系转载多人博客,添加个人见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C++中的友元概念,包括友元函数和友元类,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友元提高程序效率。此外,还深入探讨了类模板的友元机制,列举了六种常见的友元形式及其代码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原文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caroline_wendy/article/details/16916441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BDoctor/archive/2012/02/04/2337733.html


一、友元

友元是指:

采用类的机制后实现了数据的隐藏与封装,类的数据成员一般定义为私有成员,成员函数一般定义为公有的,依此提供类与外界间的通信接口。但是,有时需要定义一些函数,这些函数不是类的一部分(注意友元函数不是类的一部分),但又需要频繁地访问类的数据成员,这时可以将这些函数定义为该函数的友元函数。除了友元函数外,还有友元类,两者统称为友元。友元的作用是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即减少了类型检查和安全性检查等都需要时间开销),但它破坏了类的封装性和隐藏性,使得非成员函数可以访问类的私有成员。

 

class   Data{
public :
...
friend  int  set ( int  &m); //友元函数friend  class peop;     //友元类
...
}

友元分为友元函数和友元类,两种具有不同的调用形式:

A 友元函数:

友元函数是可以直接访问类的私有成员的非成员函数。它是定义在类外的普通函数,它不属于任何类,但需要在类的定义中加以

声明,声明时只需在友元的名称前加上关键字friend,其格式如下:
      

friend  类型 函数名(形式参数);

1.友元函数的声明可以放在类的私有部分,也可以放在公有部分,它们是没有区别的,都说明是该类的一个友元函数。


2.一个函数可以是多个类的友元函数,只需要在各个类中分别声明。友元函数的调用与一般函数的调用方式和原理一致。

B 友元类

友元类的所有成员函数都是另一个类的友元函数,都可以访问另一个类中的隐藏信息(包括私有成员和保护成员)。当希望一个类可以存取另一个类的私有成员时,可以将该类声明为另一类的友元类。

   例如,以下语句说明类B是类A的友元类:

class A{


public:
friend class B;

};
 经过以上说明后,类B的所有成员函数都是类A的友元函数,能存取类A的私有成员和保护成员。

      使用友元类时注意:
(1) 友元关系不能被继承。
 

(2) 友元关系是单向的,不具有交换性。若类B是类A的友元,类A不一定是类B的友元,要看在类中是否有相应的声明。

 

(3) 友元关系不具有传递性。若类B是类A的友元,类C是B的友元,类C不一定是类A的友元,同样要看类中是否有相应的申明 

 

(4) 友元函数并不是类的成员函数,因此在类外定义的时候不能加上class::function name

 

下面我们完整的看一个友元的例子:

 

#include 
  #include 
     class Point//声明
  {
  public:
    Point(double xx, double yy) { x=xx; y=yy; }//默认构造函数
    void Getxy();//公有成员函数
    friend double Distance(Point &a, Point &b);//友元函数
  private:
    double x, y;
  };

  void Point::Getxy()
  {
  cout<<"("<
  }

  double Distance(Point &a, Point &b)  //注意函数名前未加类声明符,因为不是类的成员函数
  {
  double dx = a.x - b.x;
  double dy = a.y - b.y;
  return sqrt(dx*dx+dy*dy);
  }

  void main()
  {
  Point p1(3.0, 4.0), p2(6.0, 8.0);
  p1.Getxy();
  p2.Getxy();
  double d = Distance(p1, p2);
  cout<<"Distance is"<
  }

二、类模板友元的六种形式及代码

类模板(class template)友元(friend)和普通类的友元, 有很多区别,

主要原因是类模板包含模板参数(template parameter), 就会导致友元和类模板有很多匹配形式;

主要包含六种形式:

1. 类 - 友元(friend): "模板参数是当前类"的类模板;

2. 类 - 友元: "模板参数任意"的模板类;

3. 模板类 - 友元: "模板参数相同"的模板类;

4. 模板类 - 友元: "模板参数任意"的模板类

5. 模板类 - 友元: 类;

6. 模板类 - 友元: 当前模板参数(类); (C++11)

具体使用参见代码及注释,

代码如下:

/*
 * cppprimer.cpp
 *
 *  Created on: 2013.11.24
 *      Author: Caroline
 */

/*eclipse cdt, gcc 4.8.1*/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Pal; //pal朋友,这里是先进行声明,后续再进行定义。

class C {
    friend class Pal<C>; //"以类C实例化"的Pal类, 为C的友元 //第一种情况 普通类,友元:"模板参数是当前类"的类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friend class Pal2; //Pal2类的所有实例化, 都为C的友元 //第二种情况,普通类,友元: "模板参数任意"的模板类;
private:
    void print() { std::cout << "class C" << std::endl; }
};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C2 {
    friend class Pal<T>; //"与C2类相同实例化"的Pal类, 为C2的友元 //第三种情况,模板类,友元:模板参数相同的模板类
    //Pal2类的所有实例化, 都为C2的友元, 注意模板参数(X)不能相同  
    template <typename X> friend class Pal2; //第四种情况,模板参数任意 //第四种情况,模板类,友元:模板参数任意的模板类
    friend class Pal3; //普通友元 //第五种情况,模板类,友元:普通类
    friend T; //C++11 模板类型参数友元 //第六种情况,模板类,友元:当前模板的参数(参数也是一个类)
private: void print() { std::cout << "class C2" << std::endl; } }; template <typename T> //前述进行声明以后,这里就可以开始定义了。 class Pal { C myC; C2<T> myC2; //必须为T //C2<double> myC2; //实例化不同, 无法使用,因为前述定义友元类时,已经声明了,Pal想访问C2类,就必须和C2类的模板参数相同。经过实际实验验证,如果使用该句话,编译都无法通过,因为会说你无法调用print函数。报错位置就是下面的myC2.print函数。 public: void printC()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 : "; myC.print(); } void printC2()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 : "; myC2.print(); } };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Pal2 { C myC; C2<double> myC2; public: void printC()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2 : "; myC.print(); } void printC2()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2 : "; myC2.print(); } }; class Pal3 { C2<double> myC2; public: void printC2()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3 : "; myC2.print(); } }; class Pal4 { C2<Pal4> myC2; //注意Pal4是C2类的模板参数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定义的是用Pal4作为模板参数实例化的C2类的对象myC2,同时在C2类中声明了其模板参数作为一个类时,也可以是友元类,即friend class T。所以,这里Pal4可以访问myC2中的内容。 public: void printC2() { std::cout << "this is class Pal4 : "; myC2.print(); } }; int main (void) { std::cout << "Hello Mystra!" << std::endl; Pal<C> pc; //Pal类必须实例化为C pc.printC(); //可以使用 //Pal<int> pci;//你可以如此定义pci,即其内部的成员是C myC,但是无法使用。因为C的友元类时Pal<C>类型,而不是Pal<int>类型。 //pci.print(); //报错, 访问了私有成员 Pal2<int> pi2; //Pal2类可以随意实例化 pi2.printC(); Pal<int> pi; //有相同的示例化, 在类声明C2<T>//你可以如此定义pi,即其内部的成员是C myC,同时C2<int> myC2.而前述在C2中声明友元类的时候使用的是,使用的是friend class pal<T>,即模板参数相同。显然,这里是相同的。 pi.printC2(); pi2.printC2(); //注意, Pal2类被实例化为<int>, 内部C2类被实例化为<double>; //pi2内部的成员是:C2<double>myC2,而前述在C2中声明Pal2友元类的时候,使用的是第四种情况,即模板任意参数,这里的类示例是Pal2<int>pi2。所以,也是可以访问的。 Pal3 p3; p3.printC2(); Pal4 p4; p4.printC2(); return 0; }

 

为什么要在include后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Pal; //pal朋友,这里是先进行声明,后续再进行定义。

但是没有对Pal等提前进行声明。

这是因为,在class C中,我们对Pal进行了实例化,所以先在Class C之前进行了声明。而反观在class C中,我们是使用如下语句进行对Pal2和Pal3直接进行了声明的。

为什么这样?就是声明必须在使用前。然后定义可以放在稍后的位置。

template <typename T> friend class Pal2; 
friend class Pal3;

输出:

总结:

一、友元类的声明方式和使用方式必须一致。

二、即使一个类A不是另一个类B的友元类,但是我们在类A中可以定义类B的实例化对象,只不过不能访问其数据成员而已,一旦访问就会报错。

比如上述例子中的,

    //Pal<int> pci;//你可以如此定义pci,即其内部的成员是C myC,但是无法使用。因为C的友元类时Pal<C>类型,而不是Pal<int>类型。
    //pci.print(); //报错, 访问了私有成员
对于这个例子,声明友元类的时候,要求Pal类必须用C实例化后的类对象,才能访问C的数据成员。
定义的时候,直接定义的是C myC。所以,定义可以这样定义,但是与声明的使用方式不一致(没有用C实例化,而是用int实例化),所以会报错。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aojieshisilang/p/6907394.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