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1 20165214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五周学习总结

本文总结了2016-2019年度《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课程的第四周学习内容,涵盖计算机系统模型、存储器类型、系统总线、磁盘访问原理、直接内存访问、固态硬盘技术、局部性原理、缓存性能衡量等关键知识点。

20165214 2018-2019-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四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 1、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模型:CPU执行指令,而存储器系统为CPU存放指令和数据。
  • 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分为两类: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RAM(SRAM)比动态RAM(DRAM)更快,但是成本更高。SRAM比起DRAM比较抗干扰。
  • 3、如果断电,DRAM和SRAM会丢失他们的信息,它们是易失的,称为易失去性存储器。相反,非易失去性存储器即使在关电后仍然保存着他们的信息。
  • 4、ROM叫做只读存储器,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ROM都是只读的,还有一部分是可以写的。
  • 5、系统总线连接CPU和I/O桥接,内存总线连接I/O桥接器和主存。
  • 6、磁盘用读/写头来读写存储在磁性表面的位,这样的机械运动叫做寻道。移动传动臂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寻道时间。
  • 7、寻道时间乘2是估计磁盘访问时间的简单的合理的方法。
  • 8、设备可以自己执行度或者写总线事务而不需要CPU干涉的过程,称为直接内存访问。
  • 9、固态硬盘(SSD)是一种基于闪存的存储技术。读SSD比写还要快。闪存块会磨损,但是其寿命仍然很长,因为“平均磨损”逻辑将擦除平均分布在所有的块上来最大化每个块的寿命。
  • 10、增加密度比降低访问时间容易得多。
  • 11、一个编写良好的计算机程序常常具有良好的局部性,称为局部性原理,这是一个持久的概念。局部性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对于循环体中的变量,要么具有时间局限性,要么具有空间局限性。一般而言,随着步长的增加,空间局限性下降。
  • 12、学会判断一个程序的局限性,是编写高效代码的重要基础。
  • 13、数据总是以块大小为传送单元在第k层和第k+1层之间来回复制的。任何一对相邻的层次之间快大小是固定的。层次结构中较低层的设备访问时间较长,块也较大。覆盖一个现存的块的过程称为替换或驱逐这个块。
  • 14、缓存命中与不命中的概念:较为多,不总结,见课本P423
  • 15、缓存不命中时的行替换:也是采用局部性原理,在比较近的将来引用被替换的行的概率最小。
  • 16、衡量高速缓存的性能:不命中率,命中率,命中时间,不命中处罚。

代码托管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博客量(新增/累积)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目标5000行30篇400小时
第一周63/631/17/7
第二周100/1631/215/22
第三周2/416/38
第四周2/615/53
第五周1/717/70
  • 计划学习时间:18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17小时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huwenyuan/p/9860572.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