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yths of innovation

博客讨论了微软学术搜索的不足,包括功能复杂、速度慢及目标用户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并提出针对中国用户,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建议,如整合学术竞赛、考试信息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邹欣老师谈到了,作为一个second mover,如何创新以超过first mover的问题,并让我们根据一个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我们讨论的是微软学术搜索,下面是我们的讨论结果。

微软学术搜索的不足之处:

1.微软学术搜索的功能看起来太多,但是没有或者很难找到任何用户指南的信息。考虑到用户基本上习惯于传统的search engine,所以可能用户会忽略很多feature,只是用学术搜索里面的搜索框。

2.太慢了。我尝试了很多可视化的feature,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网速的问题,这些feature加载的时间超过了我的忍受范围。我们觉得这方面需要大量的优化。

3.面向的用户不明确。因为学术圈不是很大,内部交流很多,所以很多研究员或者是教授是不关心academic map,conference calender这样的东西的,因为他们对这个的熟悉程度可能比学术搜索还要高。

   而比如co-author map, co-author path, citationpath,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对研究员教授可能并不实用,他们的research可能不会用到这些。反而是一些做类似社交网络的人,但是可以在里面挖掘信息,但是这样的话,用户又太少了。

   还有一大类用户是寻找phd机会的学生,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术搜索提供的消息又太少了。这里可能需要提供更多关于department,school,previous students的信息。

综上,我觉的学术搜索的最大缺陷,它的很多feature只是非常fancy的玩具。可以说,作为demo,微软学术搜索的的可视化技术,令人赞叹。但是,对学术搜索的主要用户:研究员,教授,学生来说,这些东西重要吗?

      对于额外的问题:对于中国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用户,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

答:1.收录各类学术竞赛的信息,优秀论文,比赛消息等,专门做一块负责这方面

      2.考研和高考信息的收录,对各种分数线的变化做可视化,收录各种往年试卷。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un-N-Rose/archive/2012/11/05/2756179.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