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有B-TREE、BIT、CLUSTER等类型。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通常来说,在表上建立恰当的索引,查询时会改进查询性能。但在进行插入、删除、修改时,同时会进行索引的修改,在性能上有一定的影响。有索引且查询条件能使用索引时,数据库会先度取索引,根据索引内容和查询条件,查询出ROWID,再根据ROWID取出需要的数据。由于索引内容通常比全表内容要少很多,因此通过先读索引,能减少I/O,提高查询性能。
绑定变量是指在SQL语句中使用变量,改变变量的值来改变SQL语句的执行结果。
优点:使用绑定变量,可以减少SQL语句的解析,能减少数据库引擎消耗在SQL语句解析上的资源。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就能实际上减少ORACLE的工作量。
5 回滚段的作用是什么
回滚段用于保存数据修改前的映象,这些信息用于生成读一致性数据库信息、在数据库恢复和Rollback时使用。一个事务只能使用一个回滚段。
事务回滚:当事务修改表中数据的时候,该数据修改前的值(即前影像)会存放在回滚段中,当用户回滚事务(ROLLBACK)时,ORACLE将会利用回滚段中的数据前影像来将修改的数据恢复到原来的值。
事务恢复:当事务正在处理的时候,例程失败,回滚段的信息保存在undo表空间中,ORACLE将在下次打开数据库时利用回滚来恢复未提交的数据。
读一致性:当一个会话正在修改数据时,其他的会话将看不到该会话未提交的修改。 当一个语句正在执行时,该语句将看不到从该语句开始执行后的未提交的修改(语句级读一致性)
当ORACLE执行SELECT语句时,ORACLE依照当前的系统改变号(SYSTEM CHANGE NUMBER-SCN) 来保证任何前于当前SCN的未提交的改变不被该语句处理。可以想象:当一个长时间的查询正在执行时, 若其他会话改变了该查询要查询的某个数据块,ORACLE将利用回滚段的数据前影像来构造一个读一致性视图
日志文件(Log File)记录所有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主要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故障,以及恢复数据时使用。其特点如下:
a)每一个数据库至少包含两个日志文件组。每个日志文件组至少包含两个日志文件成员。
b)日志文件组以循环方式进行写操作。
c)每一个日志文件成员对应一个物理文件。
记录数据库事务,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重做日志文件:含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改记录,这样万一出现故障可以启用数据恢复,一个数据库至少需要两个重做日志文件
归档日志文件:是重做日志文件的脱机副本,这些副本可能对于从介质失败中进行恢复很必要。
7 SGA主要有那些部分,主要作用是什么
系统全局区(SGA):是ORACLE为实例分配的一组共享缓冲存储区,用于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控制信息,以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SGA主要包括:
a)共享池(shared pool) :用来存储最近执行的SQL语句和最近使用的数据字典的数据。
b)数据缓冲区 (database buffer cache):用来存储最近从数据文件中读写过的数据。
c)重作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用来记录服务或后台进程对数据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