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范式

关系数据库范式解析
本文介绍了关系数据库中的六种范式:第一至第五范式及巴德斯科范式,并详细解释了每种范式的定义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

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德斯科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规范被称作范式。越高的范式数据库的冗余度就越低。

第一范式

无重复的列

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如果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设计基本要求,一般设计中都必须满足第一范式(1NF)。不过有些关系模型中突破了1NF的限制,这种称为非1NF的关系模型。换句话说,是否必须满足1NF的最低要求,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关系模型。

第二范式

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当存在多个主键的时候,才会发生不符合第二范式的情况。比如有两个主键,不能存在这样的属性,它只依赖于其中一个主键,这就是不符合第二范式。 如果存在不符合第二范式的情况,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第三范式

属性不能传递依赖于主属性(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键属性)

第三范式(3NF)是在第二范式(2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 如果某一属性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而其他非主键属性又依赖于主键,那么这个属性就是间接依赖于主键,这被称作传递依赖于主属性。 下面以一个学校的学生系统为例分析说明这几个范式的应用。首先我们确定一下要设计的内容包括那些。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电话、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课程、学分、成绩,等信息。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iss123/p/5541246.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