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file操作、函数

 

<1>文件操作

open函数打开文件

f=open("rhello.txt","r")

打开模式:

read()操作:

f.read()                     #读取文件所有内容  
f.read(10)                 #读取文件开始起的10个字符  

f.readline()                #读一行
f.readline(10)            #读取文件开始起的10个字符  

f.readlines()               #以列表形式返回读取文件所有内容

f.readable()                #判断文件是否可读

write()操作:

注:会覆盖掉源文件

f.write(data)                  #将data写入文件

data=["KKK\n","AAA\n","BBB\n"]
f.writelines(data)           #向文件中写入一序列的字符串

f.writable()                   #判断是否可写

f.__next__()                  #使文件指针移动到下一行
 
fo.seek(offset, whence)        #设置文件指针位置,offset表示移到的位置,whence:可选,默认值为 0。给offset参数一个定义,表示要从哪个位置开始偏移;0代表从文件开头开始算起,1代表从当前位置开始算起,2代表从文件末尾算起。

f.tell()                      #获取文件指针当前位置
 

 

 close:关闭文件

f.close()

  

 

 <2>Python函数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定义一个函数

你可以定义一个由自己想要功能的函数,以下是简单的规则:

  • 函数代码块以 def 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 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 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 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 return [表达式] 结束函数,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 None。
1:参数和变量

形参:变量只有在被调用时才分配内存单元,在调用结束时,即刻释放所分配的内存单元。因此,形参只在函数内部有效。函数调用结束返回主调用函数后则不能再使用该形参变量

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等,无论实参是何种类型的量,在进行函数调用时,它们都必须有确定的值,以便把这些值传送给形参。因此应预先用赋值,输入等办法使参数获得确定值

关键参数:给函数传值

people=fun(name="shikai",age=8,num=8)

非固定参数可以传多个值:*args、**kwargs

*args:

def stu_register(name, age, *args):  # *args 会把多传入的参数变成一个元组形式
    print(name, age, args)


stu_register("kai", 22)
# 输出
# kai 22 () #后面这个()就是args,只是因为没传值,所以为空

stu_register("kai", 32, "CN", "Python")
# 输出
# kai 32 ('CN', 'Python')

  

**kwargs:

def fun(name, age, *args, **kwargs):  # *kwargs 会把多传入的参数变成一个dict形式
    print(name, age, args, kwargs)

fun("kai", 22)
# 输出
# kai 22 () {}#后面这个{}就是kwargs,只是因为没传值,所以为空

fun("kai", 32, "CN", "Python", sex="Male", province="sic")
# 输出
# kai 32 ('CN', 'Python') {'province': 'sic', 'sex': 'Male'}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全局变量:作用域为整个程序

局部变量:作用于某个函数中

把局部变量--->全局变量:global

 

输出结果:在函数里面可修改全局列表

----------- ssskkk [1, 2, 3]
shikai [1, 'shi', 3]
----------- shikai [1, 'shi', 3]

  

2 返回值 return

•return 函数结束语 

•返回值给调用方,return后面不带返回式则返回值为None

3 迭代器和生成器

迭代器:

迭代器是访问集合元素的一种方式。迭代器对象从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的元素被访问完结束。迭代器只能往前不会后退,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人们很少在迭代途中往后退。另外,迭代器的一大优点是不要求事先准备好整个迭代过程中所有的元素。迭代器仅仅在迭代到某个元素时才计算该元素,而在这之前或之后,元素可以不存在或者被销毁。这个特点使得它特别适合用于遍历一些巨大的或是无限的集合,比如几个G的文件

特点:

  1. 访问者不需要关心迭代器内部的结构,仅需通过next()方法不断去取下一个内容
  2. 不能随机访问集合中的某个值 ,只能从头到尾依次访问
  3. 访问到一半时不能往回退
  4. 便于循环比较大的数据集合,节省内存
>>> a=iter([1,2,3,4,5])
>>> a.__next__()
1

>>> a.__next__()

2
>>> a.__next__()

3

>>> a.__next__()

4

生成器:定义:一个函数调用时返回一个迭代器,那这个函数就叫做生成器(generator),如果函数中包含yield语法,那这个函数就会变成生成器 

 

这个yield的主要效果呢,就是可以使函数中断,并保存中断状态,中断后,代码可以继续往下执行,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再重新调用这个函数,从上次yield的下一句开始执行。

另外,还可通过yield实现在单线程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运算的效果

 

__author__ = "shikai"

def fib(max):
    """生成器"""
    n,a,b=0,0,1
    while n<max:
        yield b     #将函数变成生成器
        a,b=b,a+b
        n+=1
    return "生成器结束!"
# f=fib(3)
# print(f.__next__())     #生成器只有一个__next()__调用方法
# print(f.__next__())
# print(f.__next__())
# #print(f.__next__())    #超出生成器调用最多值时会发生异常

##异常处理
f=fib(3)
while True:
    try:
        x=next(f)

        print("f:",x)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e.value)
        break

  结果

f: 1
f: 1
f: 2
Generator return value: 生成器结束!
4递归

在函数内部调用本身,返回值返回本身

__author__ = "shikai"

def calc(n):
    """递归函数"""
    print(n)
    if int(n/2)>0:
        return calc(int(n/2))
        #在函数内部调用自己本身就是递归函数
    print("-----",n)

calc(10)
"""
结果:
10
5
2
1
----- 1
"""

  

递归特性:

1.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条件

2. 每次进入更深一层递归时,问题规模相比上次递归都应有所减少

3. 递归效率不高,递归层次过多会导致栈溢出(在计算机中,函数调用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栈就会加一层栈帧,每当函数返回,栈就会减一层栈帧。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所以,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会导致栈溢出)

5 高阶函数

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的参数能接收变量,那么一个函数就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

def add(x,y,f):
    return f(x)+f(y)

a=add(3,-5,abs)
print(a)

#结果:8
6 装饰器

为某个函数添加一个功能,需要装饰函数就在函数前添加装饰器:@fun()

如:为一个函数添加记录运行时间功能

__author__ = "shikai"

import time
#运用高阶函数和其嵌套函数
def timer(func):       #func=text1
    def calc(*args,**kwargs):
        start_time=time.time()
        func(*args,**kwargs)         #run text1()
        stop_time=time.time()
        print("the func run time is:{}".format(stop_time-start_time))
    return calc

@timer   #text1=timer(text1)
#在函数前加入装饰器即可为其添加功能
def text1():
    #被装饰的函数  添加装饰器  记录函数运行时间
    time.sleep(3)
    print("in the text1")

@timer   #text2=timer(text2)     text2(name)=calc(*args)
def text2(name,age):
    print("text2:",name,age)
text1()
text2("shikai",10)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hikaishikai/p/956966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