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的常用排序算法总结

本文总结了七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包括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和堆排序。这些算法通过不同的策略将元素按特定顺序排列,其中最优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应该是最符合人们直觉的方法。在各种算法的技术书上,已经证明了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时间最优复杂度为O(nlogn)。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


    1. 选择排序:这应该是最直观的排序方法。在排序n个元素时,第一次遍历,找到最小的元素,将其与第一个元素互换;第二次遍历,找到次小的元素,将其与第二个元素交换;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元素。


    2. 冒泡排序:这应该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种排序算法。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后值比前值小,则交换这两个值,小值被交换到前面,大值被交换到后面。这样一次遍历后,最大值被放到最后。而小值被交换到n-1前。然后再次遍历前n-1,n-2,直至最后2个元素。整个儿过程,小值随着不断的遍历过程,逐渐被交换到前面,很像气泡逐渐从水底逐渐冒出。所以被称为冒泡算法。


    3. 插入排序:这个算法的思想很直观。按照《算法导论》中的解释,这个算法可以参照我们平时打扑克的情形。当抓取一张牌的时候,按顺序比较手牌,将其插入到恰当的位置。这样保证了手中所有的牌依然有序。当已排序的值数量较多时,由于已经保证了有序,那么在确定新值插入位置的时候,可以通过二分查找的方法来去确定插入位置。


    4. 希尔排序:在冒泡算法中,所以小值只能以步长为1的速度向前面移动。希尔排序在步长上作了优化,开始以一个较大的m步长进行分组,每组进行插入排序,这样就实现了步长为m的移动。然后逐渐缩小步长m直至1。所以根本思想是尽可能的将元素移动较远的位置代替移动一位。


    5.归并排序:该思想利用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思想,divide-and-conquer,即分而治之的思想。将n个元素每次2分,变为两个n/2个元素组,直至1个元素——1个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