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后感(原创):
1. 本书看似文集,其实思路清晰,全书主线是心理学,全书对此主题的展开是环环相扣的;暗时间的概念只是引子,为了引出心理学。
2. 本书提出的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心理学常识。学习心理学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3. 总结合理的学习方法,六大关键词:专注、进度条、过滤信息、知识本质、暗时间阅读、有价值的书写。
4. 为什么上述方法是合理的?因为这是从心理学角度针对人思维上的盲点和弱点提出的方法。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惰性总是战胜自制?为什么感性总是战胜理性?因为我们大脑里有个原始人,我们自己通常看不到。
5.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原始人有着强大的力量,给我们每个人营造了一座肖申克,如果你不想逃出去,你就任其摆布但再也离不开他了。
6. 怎样把握知识的本质:知其所以然,试图追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侦探推理一样。
7. 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学习知识有两种方式:一是侦探式,以探索过程为目的,就像侦探探案往往是以识破罪犯及其犯罪手段,包括犯罪心理为乐;二是警察式,以得到结果为目的,就像警察办案,就是为了结案,给上级、给社会一个交代。做研究时的学习应遵循前者的方式,做产品过程中的学习应遵循后者的方式。
8. 作者从几个比较小的数学问题(图灵机停机问题的证明、lambda算子对递归的处理、不完备性定理、实数集与自然数集不等的证明)入手,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了这些问题的本质联系:康托尔最早提出的对角线方法,康托尔、哥德尔、图灵这三个数学界伟人的思路在这里交汇,熠熠生辉。看到这里,我似乎也看到了作者思想的闪光,也能体会得到他发现这个联系时内心的兴奋。这三大数学伟人早已不在人世,但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像侦探一样找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可惜的是,这些理论的思考过程没有传世,就像一个百年悬案,我们无法证明图灵在证明停机问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以及哥德尔在证明不完备性定理的时候是否受了康托尔的启发。但是从这个精彩的案例中我看到了两点最重要的信息:(1)伟人不一定会相互影响,但总会在某个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2)作者用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观点:掌握知识的本质。
9. 作者对人工智能颇有研究,自然也就是概率论的推崇者,最后两篇以科普的文笔对概率论基础做了精彩的阐述。一篇是排序效率的理论解释,一篇是贝叶斯概率论的应用领域介绍。爱因斯坦曾不屑一顾的概率论,如今成了科技界最前沿学科(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讽刺。
10. 读罢全书的第一感觉:原来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第二感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都是牛人,作者了解自己,所以他是个牛人。
二、精彩语录(摘抄):
1.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习惯。
2. 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
3. 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4. 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5. 传统的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有价值。
6. 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
7. 实际上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洁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丢失掉了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
8. 我一般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的,一类是思维的。
9. 所以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往往到最后会变成了“整天晒网,永不打鱼”。
10. 我喜欢把知识分为本质和非本质的。对于前者采取提前深入掌握牢靠的办法,对于后者采取待用到的时刻RTM(Read the manual)方法。
11.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12. 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
13. 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14.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别人作斗争,而是和自己作斗争。
15. 如你所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
16. 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过了时的原始大脑,但同样也更新了我们的新皮层,能否不被20万年前的自己绑架,取决于你是否认识到关于大脑的进化历史,和能否正确使用你的理性大脑。
17. 可见我们的理性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
18. 我们知道答案,却往往不知道求解的真正思维过程。
19. 一旦你把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从幕后拉出来,你就有了面对并反思它们的可能,而不是任它们在幕后阴险的左右你的思维。
20. 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有一大堆好处的事情。
21. 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正确的方法,而非天生。
22. 俗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其实这话说的是,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大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
23.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24. 结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条件,譬如对什么样的解才是满足题意的解的约束。
25. 始终莫要忘记提醒自己,“问题是什么?”
26. 如果你想钉一个钉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是锤子。
27. 脱离语言思考,使用语言实现。
28. 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那个大脑。
29. 如果说问题求解是一部侦探小说,那么算法只是结局而已,而思考过程才是情节。
30. 知道怎么做是从正确(高效)解法得到的,而知道为什么必须得那样做则往往是从错误(低效)的解法当中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