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中避免注入攻击

本文探讨了SQL注入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重点介绍了使用PreparedStatement和MyBatis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直接使用 JDBC 的场景,如果代码中存在拼接 SQL 语句,那么很有可能会产生注入,如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name + "'";
Statement stmt = 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sql);

安全的写法是使用 参数化查询 ( parameterized queries ),即 SQL 语句中使用参数绑定( ? 占位符 ) 和 PreparedStatement,如

// use ? to bind variables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 参数 index 从 1 开始
ps.setString(1, name);

使用PreparedStatement的好处是:

正常情况下,用户的输入是作为参数值的,而在 SQL 注入中,用户的输入是作为 SQL 指令的一部分,会被数据库进行编译/解释执行。当使用了 PreparedStatement,带占位符 ( ? ) 的 sql 语句只会被编译一次,之后执行只是将占位符替换为用户输入,并不会再次编译/解释,因此从根本上防止了 SQL 注入问题。

 

言归正传,现在说一说Mybatis中防止注入攻击。

 

在 MyBatis 中,使用 XML 文件 或 Annotation 来进行配置和映射,将 interfaces 和 Java POJOs (Plain Old Java Objects) 映射到 database records

 

XML 例子

Mapper Interface

@Mapper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User getById(int id);
}

XML 配置文件

<select id="getById" resultType = "org.example.User"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id}
</select>

Annotation 例子

@Mapper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
    @Select("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id}")
    User getById(@Param("id") int id);
}

使用 #{} 语法时,MyBatis 会自动生成 PreparedStatement ,使用参数绑定 ( ?) 的方式来设置值,因此 #{} 可以有效防止 SQL 注入。

而使用 ${} 语法时,MyBatis 会直接注入原始字符串,即相当于拼接字符串,因而会导致 SQL 注入,如

<select id="getByName" resultType="org.exampl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limit 1
</select>

name 值为 ' or '1'='1,实际执行的语句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or '1'='1' limit 1

因此建议尽量使用 #{}

但有些时候,如 order by 语句,使用 #{} 会导致出错,如

ORDER BY #{sortBy}

sortBy 参数值为 name ,替换后会成为

ORDER BY "name"

即以字符串 “name” 来排序,而非按照 name 字段排序

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 ${}

ORDER BY ${sortBy}

使用了 ${}后,使用者需要自行过滤输入,如

<select id="getUserListSortBy" resultType="org.example.User">
  SELECT * FROM user 
  <if test="sortBy == 'name' or sortBy == 'email'">
    order by ${sortBy}
  </if>
</select>

因为 Mybatis 不支持 else,需要默认值的情况,可以使用 choose(when,otherwise)

<select id="getUserListSortBy" resultType="org.example.User">
  SELECT * FROM user 
  <choose>
    <when  test="sortBy == 'name' or sortBy == 'email'">
      order by ${sortBy}
    </when>
    <otherwise>
      order by name
    </otherwise>
    </choose>
</select>

除了 orderby之外,还有一些可能会使用到 ${} 情况,可以使用其他方法避免,如

like 语句

  • 如需要使用通配符 ( wildcard characters % 和 _) ,可以

  • 在代码层,在参数值两边加上 %,然后再使用 #{}

  • 使用 bind 标签来构造新参数,然后再使用 #{}

<select id="getUserListLike" resultType="org.example.User">
    <bind name="pattern" value="'%' + name +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pattern}
</select>

 

<select id="getUserListLikeConcat" resultType="org.exampl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concat ('%', #{name}, '%')
</select>

除了注入问题之外,这里还需要对用户的输入进行过滤,不允许有通配符,否则在表中数据量较多的时候,假设用户输入为 %%,会进行全表模糊查询。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eeMoze/p/10005501.html

一、什么是XSS攻击 XSS是一种经常出现在web应用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的页面中。比如这些代码包括HTML代码和客户端脚本。攻击者利用XSS漏洞旁路掉访问控制——例如同源策略(same origin policy)。这种类型的漏洞由于被黑客用来编写危害性更大的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而变得广为人知。对于跨站脚本攻击,黑客界共识是:跨站脚本攻击是新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而JavaScript是新型的“ShellCode”。 二、XSS漏洞的危害 (1)网络钓鱼,包括盗取各类用户账号; (2)窃取用户cookies资料,从而获取用户隐私信息,或利用用户身份进一步对网站执行操作; (3)劫持用户(浏览器)会话,从而执行任意操作,例如进行非法转账、强制发表日志、发送电子邮件等; (4)强制弹出广告页面、刷流量等; (5)网页挂马; (6)进行恶意操作,例如任意篡改页面信息、删除文章等; (7)进行大量的客户端攻击,如DDoS攻击; (8)获取客户端信息,例如用户的浏览历史、真实IP、开放端口等; (9)控制受害者机器向其他网站发起攻击; (10)结合其他漏洞,如CSRF漏洞,实施进一步作恶; (11)提升用户权限,包括进一步渗透网站; (12)传播跨站脚本蠕虫等; 三、过滤器配置 web.xml配置 XssFilter com.xxx.Filter.XssFilter XssFilter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